同时,法国也是欧盟农业补贴政策最大受益者,每年接受100多亿美元的欧盟援助,约占欧盟农业补贴总额的五分之一。
时至今日,法国乡村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生产、供销模式。作为欧盟农业补贴最大的接收国,法国农庄90%收入仰仗欧盟援助。
既然如此,法国农民为何还会陷入贫困境地呢?
除了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等自身原因,法国农庄没落与欧盟农业补贴的分配密切相关。
法国专家皮埃尔·布朗热指出,拨给法国的欧盟农业补贴主要流向位于北部的大型农场,从事传统生产的小农庄难以分一杯羹。
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形势有关。确保粮食安全是战后法国的当务之急,补贴政策难免向生产规模化、产量大的大农场倾斜。
调整后的欧盟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发展绿色农业,希望各地农庄尽可能清除土壤里的化肥残留物,以更生态的方式种植庄稼。这种生产方式意味着更多的投入、更小的产量和更长的生产周期。
绿色农产品虽然售价略高,但与其投入相比,利润空间并不大,生态农业的发展因此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法国生态农庄占全国农业比重不会超过3%。
随着欧盟持续削减农业补贴,法国农庄急需开辟新的收入来源。然而,农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全国只有二成农庄尝试多种经营,而且大多止步于在农场或网络上直销农产品,有能力为游客提供食宿的农庄仍然是少数。
专家指出,尽管大部分农民急需发掘新的收入来源,但其中多数毫无能力和设备实现多样化经营,有的农民则认为这是背叛传统、拒绝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