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特稿
     
本版列表新闻
有温暖有激励,青岛港工人拥有不断前行的动力——~~~
有温暖有激励,青岛港工人拥有不断前行的动力——~~~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温暖有激励,青岛港工人拥有不断前行的动力——
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杰出劳动
曹刚
装载机车长郭凯表演绝活,用笨重铲斗轻巧举起酒杯
贺志香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员工品牌“志香美洁” 特派记者 曹刚 摄
  特派记者 曹刚

  论港口吞吐量,青岛港不是全球最牛的,但这里的工人也许是全世界最牛的。

  不只因为诞生过全国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八大农民工代表等时代先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个职工,无论工种多“渺小”,都有着强大的爱岗、敬业和进取精神。他们在这里享受着家的温暖,也贡献着绵薄却持久的力量。

  不断前行的动力在哪里?也许就贴在食堂墙头的“国华水饺”里,印在颁发给保洁员的“志香美洁”品牌上,或者躲在高级技师的绝活“玉坤气割”中……

  他们的梦想朴实、真切,正在青岛港慢慢变为现实。

  每个食堂员工

  都有机会上光荣榜

  走进青岛港,从食堂说起,2万多名职工每天上班必去之地。

  最难忘一个细节——食堂四壁,贴着多张光荣榜:于红油条、福林红烧肉、有明小笼包、国华茭瓜虾仁水饺……都是“人名+菜名”的组合,配有笑容灿烂的肖像照。

  人人都有机会上榜,接受所有食客仰视的目光。39岁的王国华,就因为水饺,登上了光荣榜。她坦言,名字挂上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提醒自己越做越好。

  2005年,王国华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结束四处打工的日子,找到了家的感觉。“不管以前是扛包的、种田的,还是大学毕业的、退伍的,只要好好干,就能受表扬、得奖励、有奔头。”她这句朴实的话,一次又一次被青岛港工人用行动证实。

  王国华每天都是充实的。包了多少饺子,能否保证质量,工人反响如何,都需接受监督。食堂每月技术评比,奖励前三名。公司每年技术比武,优秀者选拔到集团决赛。如再夺前三,就能从农民工转为集团合同制工人。她去年从公司脱颖而出,但与集团前三名失之交臂。

  技术比武是好中选优,考工晋级则面向全体。午休时间入港采访,王国华正忙着和工友们操练技术,准备今年的考工晋级。“回家接着练,前几天在家拉面太投入,摔面团的声音有点大,惹得邻居投诉。”她连声道歉,立刻转战拉面馆继续苦练。

  8年来,王国华从初级起步,已获高级面点师技术职称,下一步打算向技师发起冲击。 

  从“丰伍家的”

  到拥有“志香美洁”品牌

  王国华2005年成为青岛港职工,得益于一项政策:优秀农民工家属可优先安排入港。她的丈夫刘建胜,任QQCT操作二大队装卸队副队长,1995年从农民工起步,踏实肯干,升任班长、副队长,获集团“十佳农民工”“十大优秀班长”等荣誉。2007年与集团签订劳动合同,转为城市工人。

  在食堂、浴室、保洁、绿化等后勤岗位,有许多像王国华这样追随丈夫脚步的女职工。她们因为家人的出色而受照顾,可一旦加入青岛港的大家庭,干得不比任何老员工差。

  青岛港前港公司生活服务中心保洁员贺志香今年43岁,是公司“优秀农民工”,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级员工品牌“志香美洁”。

  36岁进入青岛港,她人生第一次过三八妇女节,领到过节费。“以前在临朐老家,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围着孩子和灶台转。结婚后很少有人叫我名字,都称呼‘丰伍家的’。”

  贺志香享受到了和所有职工同等的权利和尊重,以感恩之心回报。“反正每天使劲干,别人擦一遍的,我就擦两遍。”

  她的丈夫郎丰伍,也拥有员工品牌“丰伍平车”,由集团授予。从食堂、公司到集团,青岛港每一级都有品牌员工和岗位明星。

  2000年入港前,郎丰伍历经坎坷——当小工、做馒头、进砖窑、出海捕鱼……每月只赚几十元,还被黑老板骗过血汗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郎丰伍暂别家人,独闯青岛,当年就没回家过春节。但令贺志香意外的是,丈夫寄回了300元。“他才刚干没几天,就能预支一大笔工钱,让全家老小头一回宽裕地过了个年。”

  就像在自己家

  好好干活就有奔头

  2001年,贺志香带着儿子郎帅来到青岛。全家重聚,蜗居在7平方米的出租房,月租70元。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折叠桌和一盏煤油灯。“每次吃完饭,要收起桌子腾空间。”贺志香笑着说,“可我心里很踏实,一家三口在一起,生活会越来越好。”

  彼时,郎丰伍已完全融入青岛港这个新家。“我到岗后,不是先拉去干活,而是拿补贴接受培训,打工那么多年从没遇到过。”在装卸队上班第一天,他就面临严峻挑战:打冻煤。

  寒冬腊月里,火车皮上的冻煤层足有30多厘米厚。一镐头猛砸下去,只留个小白点。下班后全身酸软,接近虚脱。在郎丰伍的回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却不是辛苦。“队长和大家一起战斗,公司领导也来慰问,送上姜汤。那种家人般的温暖,特别实在。就像在自己家,啥也不用说,好好干活呗。”

  在青岛打了5年零工,贺志香2006年成为丈夫同事。此时,郎丰伍已被提拔为副队长,不久后还转为集团合同制农民工,家庭收入明显改善。两人终于告别蜗居,买下58平方米的新房。“搬家那天,儿子哼着歌回家,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总算能一个人睡了!’”

  2009年,他们搬进140平方米的新家,面积是当年小出租屋的20倍。去年还买了一辆十多万元的私家车。“现在回老家方便多了,开车三四个小时就能到,光今年就回去了5次。”

  郎帅今夏参加高考,被专科提前批录取为士官。这是郎丰伍夫妇拼搏多年,得到最美好的回馈。“老家有句话,叫‘大河有鱼,小河才会有虾’,只要国家强、港口富,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要么身怀绝技

  要么正在苦练绝技

  许多工人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青岛港实华公司维修队副队长庄玉坤,近10年3次换房,3次买车。他1997年高中毕业后应聘入港,2001年从码头装卸工转岗成为维修技术工。跟师傅如饥似渴地学技术,进队当年考取高级焊工,8年后成为高级技师,在集团管道维修比武中六连冠,获评集团5个首席技师之一。

  绝活“玉坤气割”尤为了得:用3250℃的气焊火焰,切断紧缠在灯泡上的钢丝,保证灯泡毫发无损。

  2010年9月,他在分离油罐搅拌器大轴与轴套时遇到难题。精度要求高,稍有闪失,大轴就会报废。“我只好一层层切,最后离大轴2毫米时,不敢再用气焊,改拿凿子慢慢凿。”

  “本来一个人花两分钟就能干完的活,两个人忙了3个多小时。”庄玉坤很自责,决心苦练气焊切割技术。起初,把钢丝缠在薄铝板上练,随后加难度,把铝板改成啤酒瓶,练成后精益求精,找来一批旧灯泡。报销了近百只,车间里的噼啪声日渐稀少,成功率大增。

  当年的勤奋学徒,如今已是老师傅,他在集团兼任培训讲师,带了一大批徒弟,其中的佼佼者,纷纷创立员工品牌——赵朋龙的“朋龙双焊”“游刃有余”,王甲成的“甲成巧手”……

  这些绝活,庄玉坤都拿手,但主动让给年轻人。“青岛港不存在‘教会徒弟,饿着师傅’。技术工人越老越是宝,同时也需要不断有年轻人挑大梁,大家你追我赶,公平竞争。”

  发明制作8套30多件工具的维修工乔伦、用笨重铲斗开酒瓶举酒杯的装载机车长郭凯、在鸡蛋壳上精钻十多个孔的钳工班长刘恩磊、身处几十米高空控制吊臂准确命中地面靶心的桥吊司机踨浩然……青岛港的工人们,要么已经身怀绝技,要么正在苦练绝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特稿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杰出劳动
中专生师傅和大学生徒弟
新民晚报特稿A05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杰出劳动 2013-08-15 2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