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探访西气东输源头
~~~——本报记者探访西气东输源头
~~~——本报记者探访西气东输源头
~~~——本报记者探访西气东输源头
     
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然气从这里送往上海
——本报记者探访西气东输源头
朱大建 陈杰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条管道纵贯东西,它的起点是塔里木盆地腹地,终点是东海之滨的上海。通过这条4000多公里长的管道,天然气进到千家万户。饮水思源,大漠戈壁深处的油田工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记者近日来到西气东输的源头——新疆,走进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和塔河分公司下属的普通采油厂、计转站、炼化厂、集气处理站探个究竟。

  “功勋井”和“景观井”

  白天骄阳似火,晚上寒风乍起,昼夜温差达到10℃-15℃,这就是新疆的夏天。

  普通人可能对石油化工行业的一些数据、术语不太明白。但如果一口油井累计生产原油超过74万吨,也足以让人惊叹。自1997年11月5日投产至今年5月底,沙48井累计生产原油超过74万吨,天然气超过4300万方,是国内同类型油藏累计产量最高的井,被誉为中石化塔河油田的“功勋井”“王牌井”。

  油井总有采完的一天,可为一口油井立纪念碑却不常见。沙参2井前就有这么一块纪念碑,正面用汉、维两种文字写着:“献给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拓者。”

  1984年12月25日,沙参2井正式生产,开辟了在塔里木盆地找油找气的新局面,它的突破成为塔里木盆地勘探史上的里程碑。

  打油井难,管油井更难,如果又是一群“娘子军”在管,那就更难能可贵了。塔河采油二厂集输大队“雪莲号”女子计转站里,工作人员是10名清一色的女性。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致和坚韧,保障了该站建站至今安全生产3300余天。

  机房里安上降温喷淋

  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北部。按照专业术语来讲,集气处理站集采气、凝析油稳定、天然气处理、油气集输为一体,担负着向西气东输管网输送天然气的任务。用通俗的话来说,集气处理站就是把附近油井采集的天然气通过管道集中到一起进行处理,包括按组分分离等。

  高度自动化是记者对这个处理站的最深印象。走在站区内,几乎看不到人,十几个人就组成一个班组,许多工序都通过对讲机和摄像头解决了。“有问题还可以实现远程关断,避免危险。”处理站工作人员徐久龙说。

  今年6月以来,该处理站将输气运行机组增加为4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日输气量可达到240万方左右。针对今夏高温天气情况,工作人员在机房内部安装了淋水降温装置,当环境温度达到38℃以上,向机房内进行喷淋降温,避免高温停机。

  本报记者 朱大建 陈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明确不适用无理由退货商品种类
天然气从这里送往上海
医院回应并未收到请假条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3天然气从这里送往上海 2013-08-27 2 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