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娱乐渐消退
2011年10月一纸“限娱令”,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等七类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今年5月,广电总局着力整治“抗战雷剧”,对卫视电视剧黄金档已报排播的抗战题材剧进行重审和甄别,对存在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进行修改,并且停播不能修改的过度娱乐化抗战剧。7月,“限唱令”发布后,广电总局很快召集九家卫视召开内部会议,以“特急”的规格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歌唱类选拔节目的通知》,除了重申今年各台一律不再投入制作新的歌唱选拔类节目外,《通知》中还特地对歌唱类选拔节目的内容做出指导,称不得为博眼球煽情作秀。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限娱令、限播令、限唱令,两年来陆续出台的这一系列措施,对于遏制荧屏过度娱乐化倾向,收效显著。
以小搏大循规律
政策立竿见影,但在目前大投入大制作已渐成常态的环境中,凭小成本博得高收视和高收益的节目并不多。灿星制作节目研发总监徐帆博士分析说,一档节目要做到“喜闻乐见”,首先要关心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北京卫视的《养生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如何少生病不生病是现下大多中国人关心的问题,这几乎是硬需求。”其次要考虑观众更喜欢的表达方式,“凤凰卫视中文台的《锵锵三人行》是一档小成本大产出的典范,一个最简单的虚拟演播室、几个策划、一个主持人窦文涛,就撑起一档有文化有内涵,且极具广告吸附能力的节目。”十余年来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针砭时弊又轻松风趣,“电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具有的信息和教育功能正逐步被取代,休闲放松成为大多数电视观众的第一诉求,沉闷说教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文化节目仍太少
《中国汉字拼写大会》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唤起了让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人们重新亲近汉字的热情,还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涉及到历史、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各学科知识,总导演甚至多次表达设计节目的初衷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曾经我们的荧屏上也有不少兼具知识传播和娱乐观赏的节目,《百家讲坛》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人文历史;“电视辩论大赛”也曾激荡思维开启智慧。但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如今具有文化担当和社会使命的节目实在是太少了,而《中国汉字拼写大会》的成功证明,我们的观众既需要清新的、文雅的节目,也要节目是好看的、有趣的。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