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湾旅行,除了早上的行程, 晚上也有重头戏——逛当地的夜市,由着那市井味将你带入当地的生活场景。
夜市本是台湾人在饭后消遣的去处。台湾由南至北,不论是通衢大邑还是乡村集镇,都有着以各种风貌呈现的夜市。一些在大城市中的夜市,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台中的逢甲夜市和高雄的六合夜市,由于台湾综艺节目中的频繁介绍,早已为大陆游客所熟知。然而,到台湾的第一晚,我在嘉义县投宿,翌日早起,在旅舍旁边的巷子闲逛,遇到来自当地的导游。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条寂寂的巷子在晚间居然也是一个夜市哩!导游说这是一个古早味的夜市,在观光客少至的乡间,大多数夜市还是保留了当初的样貌,不多修饰,鲜少喧闹。
我所逛的夜市,南是高雄的六合,北是台北的新崛江,都已经是开发成熟的大型夜市,地域一南一北,然而差异却并不显著。
在这些大型夜市的门口,通常都会有一个考究的牌楼,以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上书夜市的名字。入夜时分,约莫五六点的光景,霓虹灯甫开,吸引着八方来客。类似的建筑在美国的唐人街入口也颇为常见。
步入夜市中,上百个小食摊可以绵延几个街区,蔚为壮观。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在夜市中,不仅可以觅到正宗的台湾小吃,比如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台湾牛肉面;也可以找到诸如牛排、意面在内的异国食品;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些创意小吃,在这里我第一次吃到了由糯米皮包裹而且撒上了玉米粉的冰激凌。像我等吃货,眼中看着,嘴中嚼着,每每在各种摊位前驻足,不知不觉间手上就多了好几个塑料袋,装满了各种吃食。好在舌尖得到满足的成本并不高昂,大多数的小吃均在50到100新台币之间。吃饱喝足,可以台湾的水果来结束这丰盛的一餐。夜市中贩售的水果与别处不同。老板都会将各色水果削皮、去核、切块,一并附上长长的竹签。买到手的就是立等可食的美味,省去了吃水果的诸多麻烦。在夜市中很少听到叫卖声,但是时常可以看到在醒目的位置张贴着电视采访或是名人光顾的彩打图片。有了这无声的广告,这家的生意还真比别家好得多。
除了美食,夜市的摊主们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摊主不仅有两鬓染霜的阿嬷,也有打扮新潮的后生仔和化着精致烟熏装的小萝莉。我甚至还光顾过一家操着不甚流利的国语的外国摊主,他卖的是提拉米苏蛋糕。我心想着,夜市的长盛不衰除了以价廉物美而使八方来客乐之喜之,同时也使商家赚到盆满钵满之外,这些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才是使传统美食得以传承,创新食品不断得以开发的原动力呢。这以夜市为起点的商海试水,今天这些年轻的脸孔中说不定便有着日后的王永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