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明竹叶最高枝
潘向黎
  潘向黎

  若说《竹枝词》的代表诗人,是不费思量的。因为小学生都会立即背诵刘禹锡的那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确实,“竹枝入绝句自刘始”(《雅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仿效民歌,先后写了十几首竹枝词,为唐诗带来了民间风格的新诗体,其中就以这首最为著名,清新流丽,风韵天然,流传至今。

  何谓《竹枝词》?这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竹枝词,起初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可能因当地多竹林,故名),具体类型或作用却众说纷纭。一说是当地百姓山间劳动时所唱;一说是“男女相悦之词”,即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对唱;一说是伴以舞蹈的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应节,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一说是祭祀时的歌舞。越探究越糊涂之后,我转念一想:也有可能以上诸说皆是,因为竹枝词在各种场合具有不同作用,相应产生不同的演绎,而且民歌本就有多种表演形式,伴以舞蹈也很自然。

  竹枝词地方色彩很浓烈,多表达当地的山川、风土、人情、习俗,比喻也多采用当地景物。此外,不像许多文人的诗作会“代”他人“言”(代言体),都采用唱者自白的语气来直抒胸臆。

  竹枝词由民歌脱胎换骨,以一种新诗体的面目为唐诗开创新声,从此风行于世,要归功于刘禹锡。许多民间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准艺术,需要一口仙气吹上去,才能脱胎换骨,蜕砂成珠,并且焕发前所未有的光彩。文人的参与,就是那口仙气。而参与的具体人选,则往往是上天所定。竹枝词发源于夔州,而刘禹锡被贬多年,连任外州刺史,终于到了夔州。2012年秋天,当我漫步三峡白帝城的竹枝词碑园,在石上读着黄庭坚手书、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也许那里就是竹枝词的气场吧,我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摄住了。呆了半晌,不由暗想:果然凡事皆前定。如此性格如此才华的一位诗人,苍天偏偏支他到了夔州,竹枝词之登上大雅之堂便是注定的了。早不了,晚不得,等的就是此人到此地。 

  刘禹锡开创的文人化的竹枝词,形式上就是七言绝句。与“主流”的七言绝句的区别,在于具有显著的民歌风格——纯民间的竹枝词多歌咏当地风物,刘禹锡最初创作的九首,也都不离白帝城、白盐山、滟滪堆、瞿塘峡等当地山水,更有“银钏金钗”“长刀短笠”等服饰和耕作的风俗;技法上说,竹枝词仿照民歌,不用绝句正格,往往用拗体,表现在第三句,造成下半首音调比较急促;另外,较多运用谐音来传情达意,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谐音,借天气的难以确定“晴”与不“晴”,实指少女捉摸不透爱慕的男子对自己是否有“情”,可谓“语圆意足,信手拈来,无非妙趣。”(方思堂语,见《辍锻录》)

  黄庭坚很喜爱《竹枝词九首》,曾经念给苏东坡听,才念了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东坡就叹道:“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其实第二首更情致婉转而感人肺腑:“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第六、七首包含了对人心难测、世道艰险的悲叹:“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读罢令人仰天长吁。

  刘禹锡还有《堤上行三首》《踏歌行四首》,也都是民歌风格的七言绝句。《堤上行》描写沅江一带的风土人情,如同三幅色彩浓烈而形象生动的民俗画,其二最见功力:“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前人赞为“景象深,意致远,婉转流丽,真名作也。落句情语,犹堪叫绝。”(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

  《踏歌词四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沅湘一带“踏歌”的民俗。其中“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等句活画了当时盛况,而“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与“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含义相近,是刘禹锡本人身处异乡狂欢中独自愁苦的内心写照。这一组以第一首最佳:“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堤上景色迷人,美女如云,可是将为心上人精心准备的歌唱了很久,却不见其人出现,但见红霞映树,但闻鹧鸪声声。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可惜“那人”却不在“灯火阑珊处”,不知是错过这一次相约,还是错过了这一生?读到这里,想起小说家张欣在《不在梅边在柳边》尾声写的:“人世间的爱,却常常是既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千百年来,人性并没有变,悲欢也都是古已有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一墙意趣在山行
月明竹叶最高枝
孪生子与两面印
篆刻
恁多“中国通”
百年高温有感
我向周总理作汇报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月明竹叶最高枝 2013-08-29 2 2013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