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论坛上作《全球化时代作家的责任》的演讲时,谈到了文化、艺术应如何应对当下资本控制的时代的话题。他表示,作家一定要有定力,而不是随波逐流。
莫言回忆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商业化大潮来袭,“下海”是当时最响亮的词汇。他自己就没能禁住诱惑,在1992年写了一部电视剧。“别人一集3000元,我一集15000元,10集总共挣了15万元,还是税后。”他坦言,在当时,15万元对一个作家来说,真的是惊喜。
但也是那个时候出现了“陕军东征”的文学现象:陈忠实写出《白鹿原》,贾平凹创作出《废都》,引发整个社会阅读长篇小说的热潮。“当年所谓聪明的作家其实是愚蠢的。”莫言还戏言,“即便是从赚钱的角度,我写电视剧也只赚了十几万元,但人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今天都赚了几百万元了。”他认为,在时代大潮中,一个作家得有自己的标准,“任它千变万化,八面来风,只管按自己的方向前进。”
谈及作家的责任,莫言表示:“作家的责任实际上也是人的责任,没必要特殊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