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买了新房,婆婆说要从老家过来看看,自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我也开心地接待。但是来了大半年了,婆婆越待越安逸,丝毫没有回老家的意思。这不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婆婆粘儿子,这才是我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每天晚上吃完饭,婆婆都会拉着老公,要么去她的房间聊天,要么去楼下散步,聊聊逛逛都要两三个小时”,我说自己在婆婆面前,似乎是一个透明人,而且有些行径,确实难以接受,“有的时候,我会带着婆婆去超市,除了买些水果蔬菜等必需品之外,她还特别关心她儿子是不是缺什么,刮胡子的刀片和内裤,她都会帮着挑选,这让我真的感觉很不舒服。我知道老公是她儿子,但是毕竟是成年人了啊,总该有点界限才对吧?”
自己也跟老公沟通过关于婆婆的事情,但是老公却劝我要多多理解:“我从小就跟我妈相依为命,她依赖我对我好,都是正常的嘛,你理解一下啦,老人家都是小孩子,你就哄哄她嘛。”面对老公的解释,也确实不能多说什么,毕竟我自认还是个孝顺的女孩。不过,在忍耐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还是有点坚持不住了。因为,我跟老公只要稍微晚一点回去,婆婆就会不断打电话回来问,怎么还不回来。有的时候,我和老公要看电影,在开场前,老公就会打电话回去交代一下,但在看电影过程中,婆婆还是不断发信息过来问,电影演完了没有?如果我跟老公出去周边玩几天,他每天都要给婆婆打电话,安慰她哄她,而且每个电话都要持续至少一个小时。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小薇
A:儿行千里母担忧。担忧什么呢?会不会出车祸呀?会不会没有吃的饿坏呀?会不会生病呀?会不会被坏人骗呀?
于是当妈的坐卧不安,日夜煎熬。古人没有办法,只能在家里自己熬着。今天呢,电话短信微信,于是儿子的电话短信不停地响起,妈妈不停地叮嘱,开车慢点啊别撞了人撞了车,逛街注意别被偷被抢,吃东西要注意别吃坏肚子……
等儿子结婚了,这种担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因为儿子跟一个陌生女人生活在一起,这个女人能不能照顾好儿子?她会不会忘记给儿子带雨伞?会不会忘记给儿子买内衣?会不会忘记给儿子做夜宵?
于是就像小薇和志强一样,志强妈妈的担心日益加重,甚至干脆住在儿子家,亲自动手,取代儿媳。
妈妈们,你们不是帮儿子,你们是在诅咒他们!
有这么几句话深得大家同感。“如果一个父母常常担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比如我们把一件价值高达20万元的水晶工艺品交给同事,如果我们这么说:千万别摔坏了,咱们赔不起,走路看着点,别滑倒了;过门框的时候看着点,别碰碎了。
于是同事战战兢兢地端着走,脑子里全是摔,赔,滑倒,碰碎等等词语,于是在楼梯的拐角,他终于摔倒了,20万元化为一堆碎片。
但是如果我们这么说:端稳了,走路注意脚下和头顶,保护好边边角角,慢一些,轻轻地放在桌子上。
于是同事脑子里的词变成了,稳,保护,慢,轻。结果工艺品安然保存。
妈妈对儿子的担心也是这个道理。各种担心最后变成对儿子的各种消极暗示,你老婆会亏待你,你老婆不会照顾你,你老婆只会花你钱……到最后,老婆忍无可忍,于是真的拿老公撒气,不去照顾老公,故意气他,乱花钱以求心理平衡……最后离婚了事。
于是妈妈的担心变成了诅咒,而且实现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气,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担心他的孩子。”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好,不发疯,不跳楼,不离婚,那就收起你的各种担心,每天祝福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在自己和儿子儿媳的脑子里全是积极的词语,和睦啦,恩爱啦,安定啦,美满啦,儿子不幸福才怪呢。
周小鹏: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硕士、百合网首席婚恋专家、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编委。邮箱:zhouxp@bai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