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兄弟转行生态园
曹刚
■ 三兄弟在生态园里管理葡萄 楼文彪 摄
  相同面积的土地,别人种30棵葡萄树,贺明伍只种1棵。面对同行的质疑声,他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更加坚定信心,与两个弟弟携手创业,以原生态种植方式,建百亩生态园,收获了“阳光玫瑰”“特级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

  2011年国庆节,贺明伍三兄弟从老家舒城县来到包河区,在大圩镇承包下150亩土地,白手起家种葡萄。此前,贺明伍做了多年建材生意,三弟程生柱代理奶粉销售,四弟程飞则从事空调保温行业。

  在各自行业都颇有建树,三兄弟因为看好绿色生态农业的前景,果断转行。创业之初,在众多葡萄种植户眼中,他们是在“瞎搞”,贺明伍用实际行动默默回应。他带领两个弟弟,投身农业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他们在江浙沪等地考察葡萄种植先进经验,得到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多位专家的技术指导。“我们当时花2个多月,拜访不少高人,既有理论专家,又有种植能手。理论结合实际,最终确定了6个种植品种,和原生态的栽种模式。”贺明伍说。

  在四处取经的过程中,三兄弟善于整合优质资源,“借鉴江苏的优良品种、浙江的先进栽培设施和上海的果实采摘互动体验。”贺明伍介绍,“俗话说的好,‘大树结好果’,我们与传统葡萄种植方式不同,采取完全原生态的种植方式,每亩只种6棵大树,和其他农户密密麻麻种200棵相比,品质好得多。”

  联动温室大棚里,三兄弟采用井水降温和水帘风机降温技术,模拟葡萄生长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滴灌施肥技术,为葡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水肥等环境条件。高效避雨设施栽培、根域限制栽植、肥水一体化管理等众多高效节能技术,“既有利于节约用水,又省下不少肥料,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三兄弟的生态园“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示范基地”称号,它是安徽省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基地。贺明伍介绍,今年夏天出产的首批葡萄,已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并在当地葡萄文化旅游节上亮相。     本报记者 曹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版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内校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B08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广告
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
建设万亩园 不毁一棵树
三兄弟转行生态园
一把手担任“河段长”
新民晚报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A14三兄弟转行生态园 2013-09-11 2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