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三包”扎堆出台
乘用车企业宣示提前实施“三包”政策的形式不一。有的是抱团宣布,如大众(中国)携手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销售公司联合宣布,自9月2日起,凡大众汽车旗下在华乘用车品牌新车的用户,提前一个月享受“三包”。多数是企业独家公示,如上海通用、神龙公司和北京奔驰等中外合资车企,以及中国台湾和大陆合资车企东风裕隆纳智捷旗下车型。众多自主品牌车企也积极行动,比如上汽乘用车荣威和MG的全系列车型、一汽奔腾全系列车型、比亚迪、广汽传祺和东南汽车等。有的特别强调对新车型的“三包”,如7月底上市的奇瑞艾瑞泽7,承诺更周全、规定更到位,包括3年全车免费保养、5年10万公里质保、免费主动上门接车、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购车金融贷款、五星标准专属团队和全面快捷绿色通道等多项措施。
企业“三包”高于国标
宣示提前实施“三包”企业中,不少企业承诺的企业标准高于国家规定的“3年或6万公里”的整车质保标准。
9月1日起,购买上海通用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车型的用户,除提前一个月得到“三包”红利,别克和雪佛兰品牌整车质保提高至3年或10万公里,凯迪拉克品牌整车质保提高为3年不限里程。此外,上海通用老客户最近5年内购买旗下产品且里程数不超过16万公里的,在原车质保之外,获赠包括动力总成部件延长保修2年在内的一系列售后服务大礼包。比亚迪自8月31日起推行“4年或10万公里”质保的“三包”政策,其年限或公里数都高过国家标准。9月2日起新购荣威和MG全系列车型的车主,上汽乘用车提供3年或10万公里质量担保。东风裕隆对车辆结构最核心的变速箱系统、发动机本体部件、发动机燃油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计算机控制盒ECM等六大系统,实行6年或15万公里延长保修。
在提前实施“三包”的企业中,有的超范围“三包”,惠及对象更广。如神龙公司向机关、企事业的公(商务)用车示好,一汽大众惠及营运车辆用户,北京奔驰覆盖单位购车及运营车辆。
提前动作抢占市场
一般来说,国家出台的汽车政策(办法、规范、标准),行业和企业几乎都是按规定如期执行的。乘用车企业这次扎堆提前实施“三包”,而且不少企业“三包”规定高过国家标准,又该怎样看待?
企业提前实施“三包”,其态度是积极的,当然也有自身的考量。9月是车市传统的黄金期,也是“三包”政策实施前的空当期。厂商看重“金九”,不能让政策空当而搅黄了“金九”。早在今年1月,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的年度工作会议暨车市形势分析会上,与会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官员呼吁汽车企业,你们“是不是应该明白点事,不要等三包法规实施,应主动承担责任,提前实施三包”,“谁有三包,消费者就买谁家的车”。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人士在8月上旬的车市研讨会上提醒企业,实施“三包”的时间,对私家车用户是个关键性的节点。厂家应尽快宣布提前实施汽车“三包”,才能避免8、9月份可能出现的持币待购,早行动早主动,否则得不偿失。提前“三包”的宣传,实际上也是企业“金九”的促销策略和营销手段。
精明的车企,不是提前一个月,甚至提前几个月,已经实施“三包”了。比亚迪在执行“三包”政策时定出“客户有利”原则,本企业之前给出的政策高于国家“三包”要求的,如2012年推出的四年十万公里超长质保,仍按原政策执行;低于“三包”要求的,按国家新法规执行。北汽股份自主品牌E系列去年3月上市即实行“三包”;中高级车绅宝今年5月上市,急需积聚人气,冲击销量,也率先提前执行国家版“三包”,以利打消消费者购车顾虑。北京奔驰是国内率先实行“三包”的豪华车生产企业,对购车用户的“三包”也追溯至今年3月1日。
服务理应再上台阶
对企业“三包”中的年限规定或里程规定,高过国家标准超过国家要求的,我们不必对此看得太重,评价也无须过高。国家“三包”政策说的“3年或6万公里”整车质保标准,只是个“基本要求”,一个年产销2000万辆的汽车业,该具备这样的水平;企业对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理该有这样的自信;一个诚信的企业,对广大消费者应给予这样的回馈和报答。如此多车企纷纷提前实施国家版“三包”,是企业响应政府加强管理的态度,是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表现,值得肯定。同时,企业也应该借此机会,将自身的服务质量提升到更高水平。也有人担心,这么多企业短时间内密集表态,是否“轧闹猛”、“凑热闹”,例行公事,如果不实实在在下功夫,如果用户不满意,就有做表面文章,存在“作秀”的嫌疑。 特约撰稿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