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TP这个属于男人的世界里,作为国际区执行副总裁的艾莉森,是唯一一位女性高管。独特的视角、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2013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期间,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同上海结缘
她有高挺的鼻梁,也有乌黑的长发,她有深邃的眼眸,也有东方女性的纤细身材。无论是她的姓氏还是脸孔,都很有中国味道。原来,艾莉森的父亲是华裔,母亲是澳大利亚人,“我曾特意学习了一段时间中文,我想,至少我应该将中国人的名字准确发音。”艾莉森说。
1998年,艾莉森跟随奶奶,第一次踏上中国之旅,回到祖籍广东。而她来到的第二座中国城市,就是上海。同上海结缘,因为网球,早在1998年上海举办喜力网球公开赛期间,艾莉森就作为ATP新闻官来到上海。“当时的上海市民,对网球还不够了解,但现场的观众都很热情。再加上承办赛事的公司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让我看到了网球在上海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的希望。”回忆起来,艾莉森意犹未尽,“我当时就有感觉,上海未来一定能举办顶级的网球赛事。”
此后,上海举办大师赛、ATP1000赛事,艾莉森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是ATP在亚洲地区取得巨大发展背后的骨干,也正因为她做出的巨大贡献,去年年底她被提升为ATP国际区执行副总裁,成为亚太区的“老大”。
在网球世界,身为一名女性高层管理人员,势必要承受更多压力。“不过,我作为女性也有独特的优势。”艾莉森话锋一转,“我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除此之外,艾莉森强调,“我和其他人一样,就是一名ATP官员。”她并不希望因为性别的不同,在工作上有所差异。
艾莉森有一对可爱的儿女,问她如何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她反问道,“你热爱记者这份工作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接着说,“你看你多幸福,可以在全世界采访顶级赛事,能挖掘到你想要的故事。那么,我也一样,能在全世界开拓一个个新的网球市场。”
严谨而直接
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艾莉森的决策,严谨而直接。
前不久的中网,喊出了要举办世界第五大满贯的口号,艾莉森“毫不留情”地指出,只承办高级别赛事而忽略低级别赛事并不合理。她解释道:“现在巡回赛有9站大师赛,ATP没有计划增加数量,也没有赛事让出举办权,北京暂时还没到申办1000的赛事的时机。”
关于中国网球的发展前景,艾莉森的建议听起来有点保守,但很务实。她指出,现在的ATP还不急于给中国网球“增肥”,这片沃土现在更需要的是培养。“以意大利为例,他们的赛事结构就非常合理,从大师赛往下,各个级别都有很多赛事,挑战赛就有15个,法国也如此。”她希望,未来,中国能建立更加合理的赛事体系,举办更多的挑战赛,这才是培养未来之星的平台。
“本次大师赛上,张择和费德勒的搭档,就像我和中国网球的结缘过程,水到渠成。”艾莉森期待,“在我的任期中,百强内的亚洲面孔能有十位,中国男子网坛能够出现自己的费德勒,迎来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最后,艾莉森欣然提笔,通过本报向中国球迷致谢:“感谢你们支持男子网球的发展。”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