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为悦己者瘦何时兴起(下)
吕晗子
一八六七年,茜茜公主被加冕为匈牙利王后时的留影
二战结束后的一次选美比赛上,一个身着透明内衣的女人站在男性评委面前。女士胸罩20世纪初诞生,发展到二战前后,花样迭出。这位女士的大胆着装,是那个时代的风尚,也是男人眼中的美
  ◆ 吕晗子

  胸衣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只是文艺复兴以前,这种胸衣对身体并没有任何束缚作用,而只是作为普通内衣的衬裙。在文艺复兴初期,一般贵族女子的紧身胸衣仍然是用布制成的,并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痛苦。直至1577年前后,出现了一种叫做“Corps Pique”的紧身胸衣。它比之前都要厚实笨重,在亚麻紧身衣的各个侧面还穿入了鲸须用以支撑腰部的收缩效果。正前方的下面还选用了更加坚硬的木头或金属包底。整个胸衣看起来又厚又硬。贵族妇女为了追求更细小的腰身把上述不应作为内衣的材料统统穿在身上。这些实际上繁重的衣物使得她们看起来轻盈无比。很多女人因此勒断肋骨、流产甚至内脏移位。正如三寸金莲以残忍成为中国男权折磨女人的典型案例一样。宫廷贵妇勒细带的动作在许多电影和照片中反复出现,后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奴役女人的时代标签。

  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大力推崇洛可可风格。纤细、浮华和繁琐的风格在欧洲大行其道。那一时期的女装也受到了影响,注重繁琐极致的形式美。女装的设计朝着越来越细的腰身和越来越庞大的裙撑发展。贵族出身的女孩们从未成年的少女时期就被要求裹胸束腰。从18世纪直至一战,束腰也越来越向酷刑方向发展。女孩们日复一日地绑着,导致血脉周流不畅,这种“刑具”以捆绑太紧而爆出的青色血管为美。这种男人奴役女人、女人屈从于男性的审美,这种挖空心思的艰难取悦,在那一时代竟然被宣传成性感而诱惑的美丽。

  著名的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可谓这一时期妇女的典型代表。身高达一米七二的皇后,腰围最细的时候仅有16英寸(约40厘米),即便是生育过四个孩子之后,她也一直将自己的体重维持在50公斤。1894年56岁的茜茜体重更达到43.5公斤。如果说BMI低于17.5的人就有患厌食症的隐忧的话,茜茜低达14.7的BMI足以成为厌食症的典型案例。但实际上,茜茜每天吃的东西并不少。牛肉汤、牛奶鸡蛋都是她每日必备的餐点。大多数时候她不会过于节食,但每当体重稍有波动,新一轮的禁食疗法就会接踵而至。为了维持体重,她将自己的全部时间投入各种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她骑马、跑步,在起居室外建造了一个设备齐全的体操房,在她的卧室中还挂着吊环。这是一个瘦弱而有力量的女人。普通的欧洲贵妇追求腰围只到结婚之时(维持到她们成功取悦了男人,将自己打发出去之时),而茜茜公主年复一年地按照少女时期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了凸显自己傲人的腰围,她常年绑着蕾丝束腹。1898年,当她在旅行途中遇刺的时候,由于紧身衣太紧,茜茜起初甚至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临死前,60岁“高龄”的皇后腰围仍然维持在五十厘米以下。

  减肥成为全民狂欢

  1906年,被誉为“革命家”的服装设计师保罗波烈设计了更为舒适的内衣取代紧身衣。这种以胸罩代替紧身胸衣,强调原始体型的新风格迅速席卷整个西方市场。他坚信“从颈到膝都被束缚的女性躯体,必须要求解脱。”但讽刺的是,这个发明解除了胸部肉体上的禁锢,却使得“瘦”从贵族的奢侈追求变成为一种全民的风潮。人们比对着完美比例的标准自惭形秽。在男权审美的大背景下,保罗的发明非但没有解放女性,反而让她们陷入疯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现出一大批以女性读者为目标客户的时尚杂志。其中成立于1892年的《VOGUE》,和1867年创刊的《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成为同类杂志中的佼佼者。他们有着最灵敏的嗅觉,捕捉时下的女性时尚。从1892年时尚芭莎的杂志封面和现存1917年《VOGUE》的封面不难看出,保罗波烈的最新发明的紧身衣并未改变人们对于瘦身的审美追求。与其说,这些杂志在告诉女人什么是美,不如说他们是在告诉女人,男人认为怎样才美。

  1945年,巴黎设计师路易斯·里德发明的“比基尼”更将胖女人推向了社会审美的边缘。这种完全暴露女性腰腹部的服装使得紧身衣之类借助工具“临时抱佛脚”的收腰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女性开始追求彻底的、不依靠任何外力的细腰方法。减肥栏目迅速成为各大报纸、电视的统一选择。在媒体不断强化这一审美的同时,专业模特甚至会为了细腰而牺牲原本丰满圆润的胸部和臀部。今天,骨感美女几乎霸占了所有时尚杂志的封面。媒体不断强化着苗条等于美丽,肥胖等于愚蠢和自我放逐的观点。减肥已经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街头巷尾的每一个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实践着。各种科学的、不科学的减重方式和食品被研制出来,然后又在一代代人甘当小白鼠勇敢实践后被推翻。

  无独有偶,中国的减肥风潮同样始于服装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的“Chinese Dress”(中国裙子)实际上指的是民国中期经过改良、以妖娆婀娜著称的民国旗袍。而最初随满人入关的时候,女性旗袍要比民国时含蓄很多。在清朝,旗袍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显露身份而不是体型。清朝旗袍宽大华丽,里面还配着外穿的长裤。与其说是衣服,倒不如说,这是个地地道道的袍子。而当旗袍演变至民国,它却从外袍演变成了裙子:贴身的设计将女性的曲线展露无遗,原本的长裤也被裸色的丝袜替代。如果说清朝女人的妩媚是矜持中不经意流露的风情,那么民国女人的性感,就是一种侵略性的、完全的、彻底的“引诱”。对于身材姣好的女人来说,旗袍是最好的伙伴,与此同时,它也成为其他女人控制体型的最大动力。

  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旗袍完成演变的顶峰时代。越来越多的中西交流使得中国旗袍与欧美流行的女装曲线完全吻合。当时的电影巨星阮玲玉更被人誉为中国的第一位骨感美人。在那之后,尽管中西在服装风格上的交流随着政权交替而短暂中断。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减肥运动也随之被一体化了。我们读着中文版的《时尚芭莎》,看着美国大片里的香艳美女,品位也日趋统一。减肥变成女人们最流行的话题,苗条也变成男人们选择女人的潜意识标尺。于是,女人们对于男人的艰难取悦也就日复一日地持续下去……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22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7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女为悦己者瘦何时兴起(下)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32女为悦己者瘦何时兴起(下) 2013-12-05 2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