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稻麦浪飘香。稻麦磨面,面可做糕。于是关中地区千百年来,涌现出了很多让人津津乐道、唇齿留香的民间糕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百合糕、山药糕和年糕三种。
在关中,百合糕也称“山丹丹糕”、“合好糕”,是陕西民间宴席上的“八宝”之一。百合糕之所以被关中人视为宴席上的“贵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主料是百合。百合,关中称为“山丹丹”和“卷丹”。百合质地肥厚,色泽洁白,醇甜清香,历来被视为滋补珍品。百合糕其作法是:将百合嫩瓣干蒸至酥烂后取出冷却,等比将熟百合和面粉拌一起,用绷筛擦过,使百合糕粉均匀疏松;用蒸百合500克、面粉250克、糖500克拌和制成馅心;取一半百合糕粉做底,铺上馅,再把其余一半铺在面上,撒上斩碎的蜜枣、松子仁,做成生坯。生坯入锅蒸熟,晾凉,切块,即成百合糕。百合糕入口绵甜,且散发出浓郁的麦香和花香,嚼食时,微甜的松香常常让人心醉。
山药糕,又叫“山芋糕”、“玉龙糕”,算起来大概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中的山药糕,就是用山药泥、白糖、糯米、粳米粉、熟猪油、青梅、红瓜等原料,经过炒和蒸而成的一种糕点。山药糕有梅花状的,方糕状的,也有月饼形和桃子状的,可谓花色美观,松软适口,清香味甜。我在关中工作时,多次尝过山药糕,不过吃时,我们都喜欢在山药糕上浇上糖汁或抹上蜂蜜,吃起来口感甜香滑爽,而且有一股浓重的果香味道。
关中年糕,又称“年年糕”、“粘粘糕”,是关中人过年或逢喜事时吃的民间美食。“年年糕”谐音“年年高”,寓意吉祥,所以有诗赞曰:“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藉以祈岁谂。”关中产水稻,所以年糕多用糯米和籼米制作,陕北则多用粘黍(糜子)制成。关中的年糕,具有“洁白如霜、透明如玉、口感爽滑、韧性可口、不粘不腻、久煮不糊”的特点,食用方便,蒸炒煮烘皆宜。
我在陕西工作时,还曾听到一句民间俚语,谓之“人生有三顿糕”:满月之糕,不会吃;结婚之糕,能吃上;死后之糕,无法吃。意思是劝诫人们抓紧时间吃年糕,莫到不能吃时方后悔。以年糕设喻,颇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活在当下”的味道和彻悟。关中人还认为人这一辈子,似乎都不应该离开年糕,所以关中人通常把死通俗地代称为“糕盆打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