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粤剧传奇:永不止步的红线女(1)
邱杨 王玄
■ 红线女的排练剧照
  ◆ 邱杨 王玄

  花若离枝

  2013年的12月8日是一个星期天,耄耋老人红线女将在广州华侨新村的家中迎来又一个家庭聚会日。多年来,每周日的家庭聚会已经成为她晚年生活里雷打不动的惯例,平日里各自生活忙碌的儿孙在这一天回到老人家中,喝茶聊天,共享天伦。这个月25日便是老人的89岁生日,为了给母亲贺寿,定居加拿大的大儿子马鼎昌也回国了,这让当天的聚会变得更加热闹。 

  这天早上,往常七八点钟就准时起床的老人罕有地睡到12点多才醒。中午时分,当一家人去餐厅时,老人的脸色不太好,嘴唇泛白。平日里总是精力充沛的红线女自己也感到奇怪,她说:“今天怎么感觉这么累,整个人发软。”家人觉得老人有可能是低血糖,马上倒了一杯糖水给她,可喝完仍然不舒服。家人把她送往医院,检查发现心脏血管有点堵塞,便决定马上做心脏支架的微创手术。 

  下午四五点左右,做完手术后的老人显得精神,脸色粉嫩嫩的,气色很好。老人还兴致勃勃问起侄子邓原导演,正在制作的纪录片《永恒的舞台》的进展。而粤剧名旦、国家一级演员郭凤女则告诉本刊记者,此前红线女老师还答应了当晚来看自己为粤剧团离退休老人筹款举办的演出。“下午4点多我给红老师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我还奇怪,平常这时候家里肯定有人的。”郭凤女马上给红老师的孙儿马俊打电话,才知道老师住院了。“就在一个月前,红老师因为腰痛而住过院。”因而郭凤女说她也就并没过于担心,“我跟马俊说好好陪老师吧。” 

  当晚,在广东粤剧院的新剧场里也有一台演出在等着红线女指导。“新剧场当天第一次调试,我们排演了一出长达70分钟的《六国大封相》。”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列东告诉本刊记者,《六国大封相》是粤剧特有的剧目,通常是开台或开班,将文武生、花旦等各个行当班底展示出来,象征团队的团结。“红老师总是不断地跟我说,希望我们演《六国大封相》,其实每逢下乡我们都有演,但通常都是20分钟到半小时,所以这次70分钟的演出,我很想请她来看。”但因为当天是剧场调试,并不是正式演出,考虑到安全问题,陈列东最终还是没告诉红线女,“想着马上也要正式开张了,到那时候再请她过来吧”。

  20点40分左右,《六国大封相》正上演,在后台打理演出事务的陈列东突然收到了红线女艺术中心副书记蒙菁发来的一条微信:“红老师刚刚离开我们了。”陈列东说他一下子愣在了原地。原来,18点左右,原本精神状态很好的老人突然又开始不舒服,经抢救却最终因突发性心肌梗死而逝世。“当时这边的演出还没结束,我怕影响别的演员,红老师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不得不忍到演出结束。”周围的年轻演员看到一向和蔼的陈书记呆坐在后台,眼眶发红,忍住眼泪,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得知红老师离世消息时,郭凤女刚刚唱完两首曲子回到后台。“当晚参加筹款演出的还有红老师的学生欧凯明,他夫人正是蒙菁,所以他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并告诉了我。”郭凤女记得,欧凯明当时在后台用拳头砸墙,他的徒弟们不明就里,还以为惹师傅生气了,纷纷认错。“那时候特别难受,又不敢哭出来,怕影响他人。直到谢幕,只有我和欧凯明知道这个消息。我们俩手牵得很紧,相互支撑着不敢哭出来,完成谢幕,因为当时观众还并不知情。” 

  陈列东犹记得就在2013年11月30日的晚上,红老师还精神矍铄地出席了一个庆典演出。“演出结束,她照例要上台感谢观众。满头银发的她那天着一身红裙,没有拄拐杖,也不用人搀扶,像年轻小姑娘似的矫健跑上台。她一开口就说,她今天不是十分的高兴。大家一听愣了,心想这位老太太怎么了。红老师又笑着接着说,她是万分的高兴,万万分的高兴。”陈列东记得,感谢完观众后,红老师还饱含深情地献唱了自己的经典曲目《荔枝颂》。

  成戏成人

  红线女本名邝健廉,1924年出生在广州西关。父亲邝奕渔在广州子承父业做药铺生意,店铺名叫邝广济同仁堂。“七七事变”后,邝奕渔的生意就不行了,到最后只能带着一家人逃难到澳门去。 

  邝家在澳门的生活很艰难,12个兄弟姐妹各奔东西,只有年纪最小的红线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最开始时红线女的母亲还有一些储蓄,还能让她去读一个月3块钱的“卜卜斋”(私塾),但很快她就辍学了,当时正好是红线女的舅舅靓少佳的“胜寿年”粤剧团从香港来澳门演出,母亲就建议让红线女跟着舅舅学戏,但父亲说:“成戏不成人,不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戏曲是下九流,戏曲演员居无定所、风雨漂泊、受人歧视,父亲不愿意自己的小女儿“沦落”至此。但世道艰难,年幼的红线女最终还是跟着舅母何芙莲学戏,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父亲当年‘成戏不成人’的断言始终是红线女心里的一根刺,这也成为她此后70多年里向上的动力。”红线女艺术中心工作人员黄芳告诉本刊记者,“她心里一直想,为什么就不能成戏又成人?所以她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告诉自己,要做个好人,为自己争气,为母亲争气。”红线女的母亲是支持她学戏的重要力量。“她母亲14岁时因为家里穷被送给邝家,是她父亲的第三位小妾,家中大小杂事都是她母亲在干。听说她母亲受气的时候,经常抱着年幼的红线女跑去戏院看戏。” 

  红线女在舅舅的戏班里取的艺名叫“小燕红”。1939年春节,她在“胜寿年”粤剧团首次登台,演的是《六国大封相》里一个骑马的小妇人。1940年,小燕红随师傅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在行内的资格很老,与当时的名家千里驹、白驹荣平起平坐。他很喜欢小燕红,觉得她很有些“红线盗盒”里红线女的侠肠义胆,于是建议她改艺名为“红线女”。1941年,小燕红跟随靓少凤去上海演出,第一次用了这个艺名。 

  1943年初,红线女所在的戏班与马师曾搭戏,饰演刁蛮公主的蓝茵突然肚子痛得难以忍受,可是锣鼓已经敲响了。在关键时刻,马师曾让红线女顶替蓝茵出场,谁知救场大获成功,此后,红线女便在马师曾的戏宝《刁蛮公主憨驸马》中升任正印花旦。1944年,红线女与马师曾结为夫妇,11年后,两人离异,育有两子一女。“红老师并不避讳提起她与马师曾的婚姻。”陈列东告诉本刊记者,“她经常讲,她对马师曾仍然充满感激,如果没有马师曾,她不可能是今天这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2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粤剧传奇:永不止步的红线女(1)
爱:外婆和我
鄞变一八五二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B16粤剧传奇:永不止步的红线女(1) 2014-02-24 2 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