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介入中东和谈
奥巴马此时介入此前一直由克里主导的以巴和谈意在加大斡旋力度,通过向以色列施压,以说服其接受以巴双方就核心问题达成原则性框架协议,为和谈保留“一线生机”。
在美国政府推动下,以巴和谈于去年7月底重新启动。按原计划应在9个月内就安全、边界、耶路撒冷地位和难民等核心问题达成协议。尽管克里过去一年十访中东,但是和谈至今没有取得进展。
除了3日会见内塔尼亚胡,奥巴马还将于17日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几天前,奥巴马公开称赞阿巴斯,同时还表示“无法知晓他的继任者会是个怎样的人”,也从一个侧面提醒以色列人把握和谈机会。3日,奥巴马在与内塔尼亚胡会谈前说,谈判结束期限临近,必须作出“艰难”决定,“需要各方妥协”。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萨克斯指出,奥巴马此刻介入有一层重要意图,即希望扭转其第一任期内对以巴问题不温不火的态度,展现白宫的关注,打破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以巴和谈仅仅是克里个人努力的印象。“奥巴马越强有力地公开表达支持克里的斡旋,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就越能在国内的政治角力中说服反对方。”萨克斯说。
以方被迫接受现实
继去年11月就伊朗核问题达成临时协议后,伊朗与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自今年1月18日启动新一轮对话,双方寻求就伊核问题达成一项全面解决方案。
临时协议签署后,以色列政界反应强烈,内塔尼亚胡一直是最坚决的反对者。他曾多次表示,国际社会需要在伊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加更多压力,以终止伊朗企图获得核武器的任何计划。
在伊核问题上,奥巴马更多采取安抚措施,以保证对伊朗极端不信任的以色列不会在全面协议谈判期内“添乱”,导致谈判“脱轨”。
3日,奥巴马强调临时协议对于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的作用,而内塔尼亚胡则重申以方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认为阻止伊朗获取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是以美面对的“最大挑战”。他要求阻止伊朗铀浓缩活动,并彻底拆除伊朗核设施。
美国外交学会中东问题专家达宁分析说,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在伊朗核问题上根本分歧在于,美国的目标是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以色列则希望伊朗“被剥夺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达宁认为,鉴于伊核问题临时协议已签署,最终协议谈判也在进行中,内塔尼亚胡只能暂时接受,虽然他仍然会坚持反对伊朗拥有铀浓缩权利,但他只能将注意力转向遏制和监控伊朗核活动。
周而捷 易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