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专门的内容讲述了医疗改革的重点。
医疗改革是民生的大问题,我是学医出身,一直在思考,医疗体制改革仅靠政府增加投入,就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吗?昨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提到医疗问题时说,要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应该鼓励大医院到偏远些的地方开分院,既可以分流患者、减少大医院压力,也可以方便老百姓就近看病。
医疗改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我了解,美国对医疗的投入在世界排名前几位,但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各国医疗服务水平作的评估中,美国的排名却并不靠前,可见光靠投入也未必就能满足医疗需求。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由于太早把医院推向市场化,尽管对医疗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比如老百姓也将医疗服务等同于商品服务,认为花了钱就要“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同时,现代科技发展以及医患纠纷加剧等原因,也让医生容易产生过度检查的情况,让病人费时又费钱。就说我最近碰到的事,我家的保姆感冒上医院,光检查就花了1500多元,心电图、B超、肝功能等一大堆检查,而其实一个血常规就可以诊断出是否细菌感染,过度的检查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我认为医疗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防止过度产业化的情况,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防止资本对医院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