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代表热议上海自贸区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代表热议上海自贸区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还会远吗?
——代表热议上海自贸区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宋宁华 姚丽萍 叶薇
■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昨天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希望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对于上海而言,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可谓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揭开“盖头”的场景仿佛犹在眼前,仅半年左右时间,负面清单、央行30条、准入前国民待遇、先证后照……一系列新词不断跃入人们的视线。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如何开花结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全国各地不少地区已经蓄势待发积极申报,目光聚焦上海。

  功能转变更快些

  开放步子更大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戌源说,自己所在的上港集团可谓坐拥“自贸宝地”。在上海自贸区近28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内,其中有近7平方公里区域和上港集团经营码头的对接区域有关。如何利用自贸区机遇,大力推动航运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开放能级,为经济注入新活力,已经时不我待。

  陈戌源坦言,近年来航运业从高速发展期转入低迷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航运业谋求生存发展“倒逼”改革的迫切需要。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后,航运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和金融等行业紧密结合,促进融资租赁等业务大发展。他透露,受益于“自贸区效应”,上港集团已经设想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融资公司,将原先在香港的境外融资公司“搬”回上海,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桥头堡”,既降低成本,又方便客户业务往来,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快“走出去”。

  陈戌源认为,自贸区先照后证、负面清单、贸易便利化等措施,将促进许多行业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力度和效率。比如,上港集团现在正探索通过网上受理、网上支付、仓单质押、建立大型物流分拨中心等方式,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自贸区要先行先试,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就需要敢为人先、敢于担当。”他建议,自贸区功能转变还可以快一些,开放步子还可以大一些,除了现有领域,服务业、养老、文化等领域可否进一步扩大开放,让许多处于观望状态的中外企业不但“看过来”,而且投入自贸区热土一起“干起来”。

  自贸区地方条例

  上半年有望出炉

  昨天,在开幕式结束后的短暂休息时间,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院长陈晶莹,看到她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已有多处“圈圈点点”,其中很多内容是关于自贸区的。

  “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不但是经济体制领域的重大改革,其改革模式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起到立法引领改革,改革促进立法的作用。”陈晶莹透露,她负责一个关于上海自贸区法制保障的课题研究,也参与了首个上海自贸区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讨论,该条例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炉”。

  她认为,要做好自贸区的法制保障,同样要遵循“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这就要求法律法规要和高标准的国际规则相对接,并实现事权和立法权相关联。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最好有商务部等相关中央部委的前期参与,根据中国在双边、多边贸易协定中的国际规则,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知识产权等方面从高起点全盘考虑,为下一步上海自贸区深入改革打通“经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负面清单有专门着墨,“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陈晶莹特地把这段文字划出,“这实际上为负面清单的范畴作了明确界定,让投资者一目了然,哪些该投资,哪些不能投资。”

  她认为,目前对负面清单的理解也存在误区,2014“升级版”负面清单不仅仅是长短问题,不能刻意人为,而是要有明确标准,哪些产业是竞争性或国家关键性的产业,可以列入清单,其他则“非禁即入”。要通过不断提高负面清单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在“放”的同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仍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挑战。

  实现“开花结果”

  要做很多“功课”

  在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近两个小时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度提及上海自贸区。其中,在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李克强提到,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全国人大代表、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认为,上海自贸区要实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辐射到其他新试点区域,就必须突破目前的几个瓶颈问题,其中包括继续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等。他说,上海自贸区离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等,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现在虽然人民币出去便利了,但外汇这一块还没有做到,仍需要通过外管局。

  他认为,自贸区简政放权,核心是机制创新,希望各有关审批部门更加开放。新版负面清单公布应更有时效性,而且应及时落地。 

  特派记者 宋宁华 姚丽萍 叶薇

  (本报北京今日电)

  |相|关|链|接|

  各地积极申报自贸区

  天津 功能定位基本“拷贝”上海

  近日,天津市长黄兴国在回应天津自贸区申报进展时说,“我们正在申请。”在功能方面,黄兴国表示,天津申报的初步方案基本上是“拷贝”上海,同时又贴近自身的特点,即制造业、物流业,并进一步拓展现代服务业。 

  福州平潭厦门 一起申报自贸区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表示,福州与厦门、平潭联合申报自贸区的工作正在运作中,时间表还不确定。原本福州单独申报,福建省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提议福州市、平潭和厦门一起申报自贸区。

  深圳 积极加入粤港澳自贸区申报

  近日,深圳市长许勤称,前海积极加入粤港澳自贸区的申报,但具体方案则由广东省政府统筹。

  成都 正在申报中西部首个自贸区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在接受采访时称,成都正在申报中西部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获批后,成都即递交了申请报告。目前,成都正在准备更详细的申报方案。四川省已经明确支持成都市上报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评论·随笔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早间点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8版:商界/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专版
   第B23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24版:专版
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还会远吗?
广告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7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还会远吗? 2014-03-06 2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