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罗伯特·希勒,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成员。以一部《非理性繁荣》准确预测了互联网泡沫,又以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年起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2006-2007年任东部经济学会主席。曾获1996年经济学萨缪森奖,2009年德意志银行奖,2009年被《资金与风险杂志》提名为“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采访印象
早有所闻希勒气质儒雅,文质彬彬,在耶鲁是一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授。罗伯特.希勒与中国关系亲密,一是他多次来过中国,二是对中国的六大忠告,尤其是对中国人最关心的房地产问题发表过意见,被各大媒体报道过。中国房地产泡沫会否破裂?中国股市是否被低估?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希勒被问了一遍又一遍,但在回答本报记者类似问题时,依然耐心作答,并微笑着为本报签名留念。
近日,罗伯特·希勒来到北京,参加“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在主题演讲中,希勒认为金融体系创造了很多不平等,创造了财富集中的人群和阶层,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民主化得以解决。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希勒仍然维持一贯的判断,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和股市,担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中国经济近期不会出现衰退
记者:近期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怎样?
希勒:纵观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震惊。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数据,并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可能出现非常大的下行压力。目前国际市场对于铁等原料的需求量有所下降,这可能是一些端倪,在宏观经济上会有所反应。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一定的挑战,但目前的资料显示,中国经济近期内不会出现所谓的“衰退”。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数据,我们都未能看到中国在可预见未来出现特别大的衰退。当然对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来说,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么高的速度,暂时的浮动是正常的。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任何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自由贸易,突然出现经济下滑的情况是有可能的,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
中国在各方面都做得极为出色,这么多年在世界上保持了最高的GDP速度。中国一定会融入世界经济大团体中,包括人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对中国来说是长期要实现的目标,而短期来说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问题太技术性了,我没有具体建议。据我所知,中国比较担心环境问题,比如北京的雾霾问题。中国的发展目标长期是融入世界经济中,短期怎么做还需步步为营。
北京房价已接近伦敦纽约价格
记者:希勒先生前几年一直认为中国房价太高,但中国一些大城市房价却继续上涨,房地产泡沫会破裂吗?
希勒:我觉得中国房地产价格有下跌的可能性。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说,北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接近伦敦和纽约的房地产价格,也就是说,北京是世界最高价位的房地产价格市场了,所以下跌风险非常巨大。
我觉得要去给中国房地产市场定价还是比较难的。我们了解相关的黄金规则,去看一下现在的现金流,除以利率,再减去增长率这样的黄金公式,但对于中国来说,利率减去增长率它是负的,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中国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不能利用这样简单的公式去计算中国房地产价格。
房地产泡沫会否破裂,我不会冒风险来做这样的预测,因为我并不知道如何来预测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崩溃,只能说有这种可能性。中国去年房地产交易频繁度非常高,造成一定泡沫,可以通过增加交易税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现在的中国经济,我不想说是非理性繁荣。如果房价下滑,希望能很好地渡过这样的难关。不过,房地产现在并不是中国最重要的事情,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人们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股市当前被低估
记者:美国股市自2009年以来已经上涨5年,标普指数上涨了一倍多,这种上涨正常吗?是否属于“非理性繁荣”?中国股市就是不涨,有什么看法?
希勒:我个人对美国股市有所担心,但没有强烈的证据来证明会出现“非理性繁荣”这种情况。我承认美国股市目前的确存在标价过高的情况,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下跌不太可能,可能还会走高一段时间。我的建议是不要投资风险过高的股票,我只能预测这么些。
就中国股市来说,最新测算A股市值占中国去年GDP的41%左右,个人觉得这是比较低的一个数字。我觉得中国的私营经济是推动股市发展非常巨大的一个动力,这个低的数字不足以来估计一个真实的市场现象。此外,中国股市正在加快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建立更开放的市场,这是一个好现象。
放开利率和民营银行是好现象
记者:中国正在进行金融改革,如开放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等等,怎么看待中国的金融改革?
希勒:据我推测,中国贷款自由化或者说是市场化,或者说放开利率这些都是相当好的一个现象,是市场不断推进的一个好的现象。银行必须要知道,如果放贷太多,风险是存在的,以及存在于什么地方。还有借款的这些人,他们也必须要知道,如果借太多的话,所带来的坏账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我觉得任何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很难,而且不会有明显的答案。在中国谈监管非常复杂,每做一步举措都要审而慎之。政府监管有时代价是非常大的,太多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估计,我也很难预测。可能有些人会非常武断地说,我们根本不需要政府监管,甚至有些人强调,这个监管必须要随处都有,这两个都是比较极端的回答。如果让我来回答的话,很难回答清楚。唯一可以解决的办法,支付高薪酬给那些非常有本事的人来做监管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