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班时,去车站的路上遇到在劳资科工作的学弟,他说看到我在《新民晚报》写的理财文章。“原来你也理财啊,老弟?”“嗯,这年头,就这点死工资,不理不行啊。”“那你买啥?”“‘爱投资’,P2P的,年化13%,秒杀。现在货币基金分红都降下来了,得多条出路啊。”
回想刚刚过去的2014年第一季度,银行依旧比较缺钱。我从工资行转走了一笔钱,理财经理给我发消息:“朱老师,如果你没有买到其他金融机构令您满意的理财产品,请在31日前把这笔钱转回我们这里吧,就算是帮我一个私人的忙。”可惜,我转出的这笔钱买到了我看中的那款理财产品。
扣除空窗期准确算收益
先说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了银行一杯羹,惊动了中银协,甚至央行。目前,资金局面略宽松,7%的年化率一去不返,每天看着余额宝那根走势线直如水泻一般。微信理财通贩售的后起之秀华夏基金财富宝(000343)也好不到哪里去,大致只比余额宝高0.1%,且购买有限制,赎回挺麻烦,比较适合等得起T+1的朋友。3月下旬,微信又推出第二只基金:汇添富基金全额宝(000397)。开卖那阵子,6%也上过,但很快回复到理性的水平。从重要指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看,今年前三个月走势向下,也就注定了这些“宝”们暂时不会梅开二度。不过,我有位同事就说:“只要高过活期的0.35%,就值得买!”
至于学弟买的13%,我把这事第一时间和我的私人理财顾问Amy Land讨论了一番。Amy今年极端保守,转个账都战战兢兢,但她这次的评论给了我一点启发,令我对P2P的热情消散大半:“风险不小!”“可人家银行都开了平台叫我们去买啊。”“开了平台叫你买?呵呵,如果他们对这种风险有把握,还会开出平台来让你赚13%?”一语点醒梦中人!别说13%了,6%我也没捞着。
事情是这样的,招行理财经理在3月28日给我电话,问我要不要认购一款61天、年化收益率6%的产品,他可以帮我预约额度,4月4日扣款,但钱必须3月30日到账。我打开计算器的APP粗粗一算,这样活期掉5天,平摊下来,6%就被稀释到货币基金的水平了,流动性还差,运作期间不可赎回,我干嘛买啊?于是,敬谢不敏。自从有了余额宝,我就特别讨厌只吃活期利息的空窗期。
说到空窗期,不得不说说前面提到的“我看中的那款理财产品”:汇添富基金的添添富理财182天9号,年化7%。这款产品算是汇添富的“高端理财”,门槛比较高,和一般的信托差不多。本来Amy同志劝我今年不要再投信托,但我在汇添富“现金宝”的APP里看到写着是“低风险”“货币型”,也就借了两笔债,投石问路去也。购买呢,有点特别,必须用“现金宝”里的余额。先预购,额度很有限,一会儿就没了,我算走运,买到了。但预购不影响“现金宝”分红,从我3月25日购入,到4月1日,天天分红一文不少,加起来差不多半个月工资。这比银行可厚道多了吧?
季末投国债逆回购大赚
如果你嫌7%分红太少,13%风险太大,告诉你一个稳而大赚的方法:做国债逆回购。也就是机构缺钱,问你借,拿国债作抵押,风险几乎为零。国债逆回购有好几个品种,以GC001为例,3月31日的年化收益率是13%,3月30日的年化收益率是21%,历史最高是——请hold住你手里的这份晚报——57%。但高的,也就这么节骨眼上的几天,季度末嘛,你懂的。平时利率麻麻地。想玩一把的,去证券公司营业部开通国债逆回购资格,回家打开股票交易软件,选择“卖出”,输入代码即可。一般10万起售,手续费10万分之一。
其实,我还是拿了点“散碎金银”买了广发的理财产品。中国银行跟我说,月底有高息啊,结果一看,5.9%要存365天……这在顶级大行里,还算是良心产品呢!季度末,关注次顶级大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必须的。我就一直劝几个想理财又不肯花钱投入设备的朋友:买台iPhone吧,老跑银行柜面,不是个事儿啊。人家谈笑间额度灰飞烟灭了,你还心心念念嘀嘀打车过去做咨询。
而这个春天,最令我陶醉的投资,或许是3天收获了本金的2%,提前发了2014年的年终奖。只是,这次投资毫无复制性可言,这里也就不跟大家啰嗦了。总之,我们这类升斗小民想要玩转理财,必须有强烈的“季度末”意识,多开信息渠道,看清投资方向、风险评级、预购日、扣款日、到期日等等这些条件,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智投资选择。且投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