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你所未见的“舌尖”
孙佳音
  孙佳音

  继首集中藏族小伙采集野蜂蜜的镜头,被调侃“过度致敬”BBC纪录片《人类星球》“非洲土族采蜜”的桥段,《舌尖上的中国》上周五“再露马脚”。在台湾捕捞飞鱼段落里,细心的观众发现了四个BBC纪录片《生命》之《鱼类》的素材镜头,只是经过了镜像反转。虽然理解网友“恨铁不成钢”,但分集导演胡博还是解释说,拍摄时间紧张且缺乏专业设备,想要单凭长焦捕捉飞鱼跃起的片段“实在很难一直等”,最终只能采用有版权授权的镜头。

  “‘这是中国纪录片拍摄现状,你们以为央视投资就多有钱呢,跟BBC他们一比,也就是草台班子状态。’任长箴说。”偶尔在一篇两年前的报道里,看到这句话,遥远地呼应了胡博。任长箴,是《舌尖》第一部的执行总导演,但江湖并不知道她的名字。

  那文章,絮絮叨叨讲述了《舌尖》从无到有的历程,很有嚼头。比如,最初的文案是按柴米油盐酱醋茶划分七集,从周口店猿人遗址说起,有很多历史考据,说到盐会有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比如,总导演陈晓卿最初甚至有过“用名人来串场”的想法,而第一集打算用小沈阳,“名人加美食才有收视率”;比如,分集导演的酬劳是税前8万元,这是央视纪录频道能给出的顶薪,意味着哪怕体制外的顶尖从业者也要全力以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比如,改了几轮购买设备的申请报告,台里才批了三台F3,七集导演轮着用,大量的高清浅景深镜头终得以完成;再比如,纪录频道举办的首映式和研讨会中,央视领导和总导演陈晓卿参加了,但现场并没有其他主创成员的身影,他们甚至没有接到通知。

  你所未见的这些抗争和妥协,或许才是一部纪录片。其中不乏长官挂帅,或者创作经费紧张,专业精神欠奉;算上第二季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和缺乏契约精神的版权交易……但《舌尖》已是行业翘楚,哪怕远眺整个文艺创作领域,都算得上真诚、醇厚和专业的作品。

  想来,还有很多,我们所未见的故事和真实。真叫人难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幸福之门/专版
虚拟运营商的现实意义
救人的故事
你所未见的“舌尖”
心存敬畏 不要心存侥幸
批评不可学霸王
校园里的官衔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你所未见的“舌尖” 2014-05-06 2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