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不容易我要多关照”
2001年,品新苑迎来了第一批住户,住在底楼的宁曼瑛老两口便是其中之一。宁曼瑛是位老党员、老校长,退休在家发挥余热,承担起楼组长的工作。甫一上任,认真负责的她便挨家挨户拜访新邻居们,就在那时,她结识了住在四楼的王记珠母女俩。
97岁的王阿婆是位长寿老人,然而由于早年骨折,她几乎不能下床,一直守在她身边的是女儿翁秀珍。为了全心全意服侍老母亲,翁阿姨没有结婚。个子瘦小的她扛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喂饭、擦身无一不亲力亲为。“小翁的孝心令我感动,她一个人不容易,我一定要常去看看她们。”
从此,宁老师便成了王阿婆家的常客,三天两头上楼来看看,拉着老人的手,陪她聊聊天,解解闷。家里要是做了馄饨、粽子之类软糯的小点心,宁老师从不忘送到王阿婆床边,请她一起品尝。从一楼到四楼总共60级台阶,6年里宁曼瑛不知爬了多少回。
“是时候让我来回报阿姐”
“宁老师真是一位好邻居。”翁秀珍说,母亲晚年精神不好,话也很少,但只要几天不见宁老师,便会问“宁老师怎么不来啊”。
有一回王阿婆突然发高烧,这可吓坏了翁阿姨。“我个子小,背不动姆妈,急得团团转,幸好有宁阿姐。”接到小翁的求救电话,宁老师立即奔到居委会找人帮忙,老伴则到小区门口帮忙叫车,很快几名男社工便带着轮椅上门,把王阿婆抬下楼送往医院,化险为夷。
2007年,王阿婆安详过世,享年102岁,宁曼瑛的心里仿佛缺了什么,而那时的她也已年近八旬,爬起楼梯也越来越吃力。翁秀珍心中有了一个主意,“宁老师关照我们母女这么多年,现在该是我关心她、回报她的时候。”从此,60级台阶便成了翁阿姨的“必修课”。
与当年宁老师照顾王老太一样,翁阿姨7年如一日,默默地回报宁老师。一天夜里8时许,宁曼瑛坐在沙发上突感心脏不适,直冒冷汗,可那时老伴恰巧住院,孤立无援的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翁秀珍。一个电话,翁阿姨急忙下楼,端茶递水,安抚情绪,直到宁老师的儿子半夜下班回家才离开。
“我们像知己更像家人”
“自从认识了翁阿妹,我的晚年生活一点都不孤单。”宁曼瑛说,小辈们为老两口请了钟点工,其实生活上并不需要什么照顾,她和翁阿姨之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
宁曼瑛和翁秀珍都是心灵手巧的人。翁阿姨擅长裁衣、缝纫,宁老师的衣橱里便多了许多新衣裳。宁老师的绝活则是串珠、绢花,翁阿姨家的桌上也摆满了精致的工艺品。
“我和小翁像知己,更像家人。”宁曼瑛说,她与翁秀珍的故事或许没有轰轰烈烈,但温暖的邻里情却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这份爱与关怀还将传递下去。
本报记者 曹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