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本月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信第四次峰会。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中俄首脑会晤将对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起到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作用。
“高水平和特殊性”,这两个关键词已成为中俄两国领导人对双边关系性质最常用的表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前驻俄大使刘古昌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战略互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领导人相互坦诚以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全球大国关系的典范。他说,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体现在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而高度互信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特征,为双方开展多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实质性支撑。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刘古昌表示,中俄双方政治领域的合作令全球瞩目,经贸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领导人之前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在2015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升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我看第一个目标可能提前实现。”他说,在能源、金融、高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双边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成果接踵而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冯玉军指出,中俄石油管道已经修通,双方就第二期工程也已经签署协议。加上海运,未来俄对华原油出口将超过4000万吨。“预计本次普京来华期间,双方有望签署天然气合作协议。”冯玉军称,除了油气合作外,中俄在核能、煤炭、电力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近来,全球一些地区局部冲突不断加剧,安全形势持续恶化。作为安全威胁和冲突动荡的敏感区域,亚洲地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刘古昌认为,当前国际上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时有显现,与此同时,一些域外势力及其在亚洲的“盟友”频频挑事,企图干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正常关系。在这种形势下,中俄之间相互加强协作,有利于维护本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冯玉军认为,中俄两国在亚信和上合组织框架内深化务实合作对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