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工作轮转到了产房,尽管主任们天天扯破嗓子谆谆教导大家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剖宫产率,但剖宫产率就是那样顽强地居高不下。产妇们的口头禅就是:“我就生这一个,不想受罪了,医生,给我剖了吧!”
夜班接班,听说有个日籍华人强烈要求自然分娩,自然大家就觉得新鲜。日本丈夫操着生硬的中文说:“我跟我太太商量好了,要生6个孩子,千万不要开剖宫产,拜托了。”
常规检查,产妇身高只有1.50米,胎儿体重估计超过7斤半。还好,骨盆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我看了看敦厚健实、信心满满的产妇和她的日本丈夫,勉强地说:“试试吧。”
产妇和家属非常配合,虽然年轻、但经验老到的助产士小毛一直不动声色地看护着、守候着,不时与家属沟通着,产妇有时皱着眉、忍着痛做着翻译。时间无声无息地流淌着,产程波澜不惊,进展基本顺利,一切那么自然。
分娩了!称一下婴儿体重,我和小毛吓了一跳:4050克!巨大儿!
一切处理结束,看着脸上挂着灿烂笑容的产妇和手舞足蹈、咿里哇啦的丈夫,一向少言寡语的小毛少有的兴奋:坚持就是胜利!坚强的意念、冷静的医患配合是胜利的法宝!
这是顽强的切盼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的例子,我后来在产科工作期间常常用它来教育学生,劝导产妇,真的少做了很多的剖宫产。
几年后在妇科化疗病房,又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受了这种切盼的力量。
这是一位晚期卵巢癌的患者,最后一次入院时已全身转移,生命体征也不稳定。她的孝顺女儿说:“妈妈一直很坚强,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十多次化疗。她说要等我结婚了,她才能安心地走。我上周办了婚礼,她很开心。这次坚持要来住院,说是因为她多次住院手术和化疗,这里的医生和护士让她非常钦佩和感念,一定要在这里跟你们做最后的告别。”
我那天刚好要去北京开会,行李都已放到车上了,走到科室门口遇上她们的。听她女儿这一番话,我心里五味杂陈,强作镇定安慰她:“你有这么孝顺的女儿,又这么坚强,医生护士一定会尽力,你一定会好起来。我出差两天,相信到我回来的时候,你就好了。”我也知道,这纯粹是骗小孩子的谎话,按她的病情,她随时都会离开人世。她明白了我的话,非常吃力却又非常坚定地对我说:“你放心,我就是来跟您告别的,我会等您回来。”说完这些话,她的嘴非常艰难地微笑着(我后来经常回忆起她的这个表情,不知道怎么描述,权且这么说吧),看得出来,她很痛苦,但很执著。
我开了两天会,一直心神不宁,提前一天从北京赶回,到虹桥机场已近晚上11点,急匆匆乘车直奔医院,冲进病房。她的家人在陪她,可她的眼神极其黯淡。看见我进了病房,她嘴又是那样非常艰难地微笑着,但已经说不出话。
凌晨1点,她安然离去。可她那流露在嘴角的艰难微笑却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
我常常想,无论是那位产妇,还是这位卵巢癌病人,她们的医疗过程并不特殊,我为什么一直记着她们?是她们那一份切盼、一份执著,一直在感动着我,让我时刻牢记着我的责任——医者的责任。
十日谈
生生不息红房子
微创,不只是奇迹。请看明日本栏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