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糖尿病病人增多的主要原因
由于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糖尿病本身危害一般,但它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多个组织器官毁损,导致严重的致残性和致死性。首先,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合并症,糖尿病并发或引发冠心病的,高达72.3%;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患有冠心病。
权威调查表明:本病在中国的大城市,合并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者高达93%。其中,高血压占41.8%,冠心病占25.1%,脑血管病占17.3%,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为非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2~4倍。而且,Ⅱ型糖尿病已被认定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管控血糖,治疗糖尿病是关键环节。此外,约20%~3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最后死于肾衰。糖尿病又常诱发各种眼疾,严重的导致失明。99%的I型和60%的Ⅱ型糖尿病,病程迁延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不少人最终将失明。糖尿病还可以导致足的溃疡,严重者只能截肢。成年人中40%的足和下肢截肢为糖尿病所致;且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等,更为凶险,其病死率可高达10%~15%。糖尿病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997年美国用于糖尿病的花费是980亿美元,其中440亿为直接的医疗消费,540亿为间接花费。在中国,尚未见近期准确的数据,但相信绝对不会低。而且,它还在快速增加过程中。
可见,管控糖尿病,是防范健康大堤决堤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增加、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体力劳动的大幅度减少等,是众所周知的糖尿病病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库存大增,消耗骤减,导致了体内糖等的堆积,是本病问题的关键。此外,还有一些因素需要揭示。例如,已经明确: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人们早已发现糖尿病患者亲代或同胞中,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可肯定遗传因素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I型和Ⅱ型糖尿病都有遗传倾向。
自身免疫因素也在本病发生中起着作用,人们在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发现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炎性病变,表明本病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又如,已发现若干病毒感染可致实验动物发生糖尿病。
然而,毋庸置疑,肥胖是Ⅱ型糖尿病发生的最重要诱因。
调查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28(已经进入肥胖水平),两到三年后有95%会发展成为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人,故年龄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一般比较拘谨、情绪不稳,部分有固执、自卑或抑郁、神经质及攻击性倾向。提示本病患者情绪不太稳定,易喜怒无常、焦虑,不容易适应环境,对外界刺激常常反应强烈,并多数具有内倾性格。
压力或应激可诱发糖尿病。研究者发现:经历一场剧烈比赛的足球球员,或经历一场有难度考试的学生,或观看一场比较恐怖影片者,情绪高度紧张常可出现明显的高血糖现象。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主要是Ⅱ型)发病前或复发前也常有生活事件刺激,如人际矛盾激化、个人生活失意、工作不顺及职场压力、紧张,重大刺激等。可见,心理应激的确可激发糖尿病发生。因此,结合糖尿病多发于城市高压力人群,故压力、应激及情绪因素被认为是促使血糖升高中及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人还提出了“情绪性糖尿”的概念。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和情绪反应时,也会导致病情的反复、血糖骤然升高。
此外,人们注意到约20%的抑郁症患者尿糖呈现阳性,恢复期随之消失。总之,血糖升高与糖尿病的发生,也有心理及压力因素参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