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我捐出去”
新民图表 制图 叶聆
■ 李群在整理耀艺的遗物
■ 耀艺生前用过的小电脑和最爱玩的奥特曼
  本报记者 姜燕 文/图

  狭小凌乱的客厅里,李群捧着儿子的周记本,一遍遍读着上面的话:“我喜欢桃子,更喜欢桃树,因为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奉献给了人类,却对人类一点要求也没有。”

  她的儿子,11岁的梁耀艺,6月6日因病不治,匆匆告别人世。妈妈按照他的生前遗愿,捐出了他的器官和遗体。

  梁耀艺是深圳第142位多器官捐献者,深圳大学医学院第158位“无语体师”捐赠者。

  这么乖的儿子

  “这么乖的儿子,让我把他烧成灰带回来,我不甘心。”站在路边,李群望着几个正在奔跑的男孩,恨恨地说。

  李群今年47岁,梁耀艺是她的小儿子。小时候,哥哥姐姐去深圳打工,他跟着爸爸妈妈在湛江廉江市老家。耀艺从小就乖得让人吃惊。李群记得,他两岁多时,她背着他种菜,他竟然会说“妈妈,你把我放下来吧,这样做事太累了”。上学了,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开着车、骑着摩托车送他们去上学,他看到了,说“我以后好好学习,开公司做大老板,给爸爸妈妈买好吃的,给奶奶买好吃的”。小耀艺很小就知道心疼家里人,被大人带去吃喜酒,总会记得给妈妈或奶奶带些吃的回来。

  “他有一次对我说,如果有人对我好,我也会对他好;他对我不好,我要教会他对别人好。”

  李群不知道耀艺这样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有这样的儿子,她感到欣慰。于是,当耀艺罹患脑瘤,每天以巨大的毅力忍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煎熬,对她说出那样令人震惊的话时,她更加痛彻心腑。

  我愿意

  快10岁那年,耀艺被哥哥姐姐接到深圳读书。聪明的他是家里的希望。哥哥姐姐把他送到租住房附近的金稻田学校读书。班主任宛霞说,耀艺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还是英语和数学课代表。

  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还有一颗关怀他人的心。

  教语文的宛霞回忆,上学期的课文里,有一篇《永生的眼睛》是讲器官捐献的。“当时我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愿意吗?有的同学说‘不愿意’,耀艺坐在第一排,他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说‘我愿意’。”

  宛霞没有想到,不久之后,耀艺兑现了他的诺言。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变故,耀艺的生活将完全是另一个模样。在南方大都市深圳,耀艺大开眼界。哥哥带他去书城看课外书,回来后耀艺兴高采烈地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我以后要当科学家,研究原子弹和火箭,保卫国家。”

  “我问他,你见过火箭吗?”李群喃喃地说,“他说,见过,火箭就像爸爸做电焊工时,焊东西用的那个‘氧气瓶’一样。”耀艺还对她说,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好温柔,从不欺负他。同学们过生日请他去吃肯德基、麦当劳,他说“你在这里就好了,我会带鸡腿回来给你们尝尝,鸡腿很好吃,我带给哥哥吃了”。

  我有打算,别做了

  厄运在今年4月降临。4月初,耀艺就觉得不太舒服,经常头晕,刚开始他强忍着,坚持去上学。4月12日,耀艺晕得很厉害,并开始呕吐。4月13日早晨,他起来后还是头晕呕吐,哥哥便带他去了家小医院。医生诊断说是急性肠胃炎,开了止痛药。服药后,耀艺不呕吐了,但还是躺在床上起不来,一起来人就东倒西歪。

  看他这样,哥哥又带他去了那家小医院。医生见状紧张起来,建议赶紧去大医院看。于是,哥哥带着耀艺来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结果触目惊心,哥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活蹦乱跳的弟弟竟得了脑瘤。接到电话的李群连夜动身赶往深圳。

  “他跟我说,赶紧给我做手术,我快点好起来,我还要去上学。”李群说。耀艺得的是髓母细胞瘤。4月16日,耀艺做了第一次手术。连医生都感到意外的是,肿瘤被切除后,又迅速长起来,5月8日,耀艺不得不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他好痛啊,他的肉疼,我的心疼。”李群皱起眉头,回想起儿子忍受的苦楚,她到现在还于心不忍。一次又一次的腰穿,一次又一次抽痰。有一天,耀艺腰里的骨髓流不出来,腰穿一连做了三次。

  耀艺忍不住哀求:“别做了,我疼,我死就死,活就活!”

  “我有打算,我都不做了!”

  又哭号着叫妈妈:“妈妈,不要做了,我心里有数了,我是咬着牙齿也熬不过这关了。”

  你把我捐了吧

  耀艺渐渐说不出话来了。最初,他要上厕所时,还会说:“妈妈,尿尿。”到后来已经简化成了“尿尿”,虚弱至极。

  第二次手术后,他的脑袋疼得要命,人动也动不了。他躺在病床上,终于对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如果我活不了了,你就把我捐出去吧。”

  没有人不渴望生,小小的耀艺挣扎了那么久,就是为了活下去。当他慢慢知道已经没有活的希望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李群的耳边一直回想着耀艺还能说话时带着憧憬对她说的话。

  “我要是好了,就去学医,当医生,专门治那些最难治的病,把那些小孩都治好,那样他们就不会像我这样,受这些折磨了。”

  “深圳那么多献血的人,他们真伟大,不怕痛,去帮助不认识的人。”

  “你把我捐了吧,去帮助其他小孩,这样我也可以做伟大的事,做个伟大的人,做个伟大的小孩了。”

  第二次手术后,耀艺有过一件最开心的事,就是班主任宛霞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带着同学们的捐款来看他了。耀艺特别高兴,挣扎着起了床,在同学们的搀扶下走到窗边站了一会,和大家说了会儿话。同学们走后,耀艺说:“妈妈,你看我的同学多好,他们自己5块、10块的零花钱舍不得花,都捐给我。”

  可以完成他的心愿吗?

  “他不说,我也有这准备了。”李群说。耀艺第一次手术后,她就隐隐觉得情况不好,一个人在病床边守着耀艺时,她就总想着电视里播过的器官捐献的事。

  “烧成骨灰,想捐也捐不了了。人家小孩也是宝贝,自己的儿子活不成,看别人的儿子活着我也高兴,也很好。”李群一边寻思着,一边开始了解器官捐献的事。5月底,她联系上了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的协调员高敏。这时,耀艺因脑瘤压迫,已经有几天吃不下东西,情况非常不好。

  “我没想到那么快。”高敏说。6月3日傍晚,陷入昏迷的耀艺被送往广州,直接推进ICU病房。

  耀艺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李群和高敏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候,每一次医生出来,都说“还在抢救”。李群不停地给高敏讲述着耀艺的故事,耀艺说过的话,心焦的时候就站起来,在走廊里走来走去。走廊的墙上正好贴着一幅宣传画,讲了一个小女孩珍珍的故事,珍珍也是11岁,得了脑瘤,不治之后,妈妈作了决定,将她的器官捐献。

  “她说,高大姐,你看,这个小女孩11岁,我儿子也是11岁,都是得了脑瘤。我儿子说过,人家献血都是在做伟大的事,他也想做,说治不好就把他捐了。如果我小孩不行了,我可以去完成他的心愿吧?”

  当晚,高敏陪着李群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李群一夜无眠,直到天亮才合了会眼,只睡了一个多小时就醒了。“我睡不着。”她说。

  (下转A10版)     (上接A9版)

  请一定帮他擦眼泪

  无眠的时候,李群填了器官捐献的表格。她还担心,“是不是办了手续就一定要那个?”

  高敏回答她:“那不是,有的人十八九岁就在我这边填资料了,现在还健健康康的,先报个名而已。”

  李群给家里人打了电话,然后开始填表。耀艺的姐姐起初反对捐献弟弟的器官,她说:“我想怎么可以那样,中国人都讲入土为安。”但是,后来她也想通了,“妈妈都能接受,我为什么不能接受?”

  填到表格上“遗体”一栏时,李群停顿了一下,问捐完了,遗体怎么办。高敏解释,也可以捐献。李群又问,捐献遗体是干什么用的?知道是对遗体解剖,寻找病因和研究治病的办法时,李群说,那好啊,这样他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了。

  “我就是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得脑瘤,我4个孩子,为什么只有他得,是不是我怀孕的时候就种下了根?”

  6月4日,高敏回到深圳,找耀艺的父亲签字。耀艺的父亲早在儿子入院后便赶到深圳,这次去广州,他没跟去,一来考虑到花销太大,二来以为到广州,儿子的病就能治好。高敏在完善手续时,还没有将这些告诉医生,这些表格是否用得上,还要看后面的救治结果。

  这两天里,李群每天只能通过闭路电视探望儿子。她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屏幕里儿子的脸,那时候他连眼皮都已经合不上,她看到眼泪积在耀艺的眼窝里,或者顺着眼角流下来。她眼圈红了,一再嘱咐护士:“我儿子好乖的,请你一定帮他擦擦眼泪。”

  就走那一步吧

  6月6日中午11时左右,回到广州的高敏和李群去看望耀艺,耀艺眼睛上盖上了块纱布,药物还在用着。两人便先回了旅馆。

  12点半左右,李群的手机突然响起来,“医院打电话来,说血压一直往下掉,赶紧到医院里来。我们赶紧往医院里赶。”高敏说。

  到了医院,高敏告知医生,孩子母亲有捐献意向,如果救不过来,可以做器官捐献,请器官获取团队安排。

  “怪不得我这几天心里不好受,我已经尽心了,如果救不过来,让我把他的骨灰抱回去的话,我真的好不甘心。”李群哀叹,“就走那一步吧。”

  医生得到通知后,马上做各方面准备,将耀艺转到手术室。4时20分左右,李群在“停止治疗”的表上签了字。4时35分,11岁的梁耀艺心脏停跳。医生进行器官活取手术。5时15分,手术结束。

  医生为耀艺的遗体穿上小短裤、小衬衫和凉鞋,戴上医用的小帽子,看上去,耀艺的容颜一点也没有改变。参加器官获取的医生分列遗体两侧,一起向耀艺的遗体三鞠躬,向他的妈妈表示感谢。李群站在遗体一头,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此时,深圳大学医学院“无语体师”的救护车已经赶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楼下,等待迎接耀艺的遗体。在救护车旁,医学院的教授再次向捐献者三鞠躬,向李群致谢。高敏陪着李群乘救护车回到了深圳。李群回家,孑然一身。

  只要他们健康就好

  耀艺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移植给了好几个病人。这让李群更安心,她本以为只能救一个人。她原来想见见受捐者,但高敏告诉她,捐献者只能知道受捐者的性别和年龄,连姓名都不能告知。李群说没事,只要他们健康就好。

  耀艺的事被家乡的人知道后,有人骂李群是“卖儿子的身体”,李群并不在意。她说,我只在意他捐出去的成功不成功,那些小孩有没有活下来。

  李群没有想过为耀艺举行葬礼。但每次她去买菜时,总觉得他在身边说,妈妈,这样我喜欢吃,你买给我吃,我帮你拿。看着人家差不多大的孩子去学校,就会想着,我儿子也是这么跑着去学校的。

  15年前,深圳通过我国第一部关于人体器官捐献法;12年前,第一例通过红十字会开展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实施;2年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设立。自2010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开展至2014年3月31日,全国已累计完成捐献1611例,累计捐献器官4382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新民图视绘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专版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际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8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夜光杯
   第B12版:阅读/连载
愿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这件事
“把我捐出去”
新民晚报新视界A10“把我捐出去” 2014-06-14 2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