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笔刻壶韵味长
王晓君
■ 周五帮刻兰花石瓢壶
  把书法铭文与紫砂壶结合在一起的,当推嘉庆年间的陈曼生,将绘画与紫砂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流行的,应是道光年间的过瞿子冶。从此,在紫砂壶上刻铭绘画渐成风气。可惜“文革”浩劫,此风戛然而止。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沈智毅聚集海上十大书画名家在壶上题字绘画,刮起了一阵“飓风”,从而获得了国学大师饶宗颐的高度赞誉,称此举为“紫砂壶复兴之第二浪者也。”如今,上海的书画家,大都喜欢在壶上书铭文、绘花鸟,尔后再刻、再拓,转瞬便成了时尚。吾友周五帮也列在其中。 

  周五帮的工作室——福五堂很大,墙的四周挂有高式熊、刘一闻、许恺德等书画家的书画,博古架上置有他与钱茂生、许四海、刘一闻等人合作的紫砂壶以及诸多有待刀刻的形状各异的毛坯壶。他给我看了一把他新刻的泰权壶,壶面上是唐云弟子许恺德所画的生气勃勃的清竹。右边新篁,竹节生发,清健有力。枝叶迎风飘拂,婆娑摇曳,仿佛沙沙风叶之声就在耳际。左侧竹叶舒展,力争向上,清秀可爱,沫在清风之中如窃窃私语。既要把竹的嫩老干湿,用墨浓淡在刻刀下表现出来,还要把自生勇猛的竹的精气神展示给大家,如没有扎实的刀工是很难得到同行及藏壶者的赞誉的,心细的周五帮深谙此理,于是他在刻壶之前,对画家的笔意、构图反复阅读,与画家沟通,在理解的基础上,他以刀传神,力求使书画与紫砂壶在自己的刻刀下浑然一体,使壶立得起来,成为货真实价的艺术品。

  木工出身的周五帮擅木刻,有悟性。改行陶刻之后,他追随壶刻大师沈觉初的壶刻技艺,他追求壶刻“既不损害原作精华,又能再现手迹书韵”的境界,因而他所刻壶艺,得到了沪上篆刻家刘一闻的肯定,刘一闻说他的壶刻刀法“能体现书画的立体感和色彩,有味”。

  周五帮是个好学的人,他不仅钻研宜兴、上海的陶刻艺术,还刻苦学习书画,他拜华东师大艺术系教授王延林为师,专攻古文学及大写意。他说:“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书画是自己的薄弱处,如果不去学习,又何以能熟知书画与壶刻的内在关系。

  周五帮又给我看了一把他自画自刻的兰花石瓢壶。壶呈褐色,古雅端庄,壶璧上一丛幽兰兰叶蹁跹,兰花俊逸,足以令人赏艺把玩:一笔一画,一枝一叶,无不精神饱满。笔墨坚挺,气魄厚重,一种自刀而来的金石气扑面而来。 

  有人说:壶刻是点壶之睛,能让人体味壶的内涵。而我以为壶刻是一座桥,它用刀嫁接了书画与紫砂壶的姻缘,使壶和谐统一更美观。 王晓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新民图视绘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专版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际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8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夜光杯
   第B12版:阅读/连载
水晶、黄龙玉 精雕出新意
铁笔刻壶韵味长
大唐文安县主墓志铭
刊头篆刻
飞白见性 墨韵抒怀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7铁笔刻壶韵味长 2014-06-14 2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