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之一”有待商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这份报道中描述道:华盛顿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员基姆·洛瓦斯正在审核一名中国学生的入学申请材料。这份材料与其他数千份材料看似没有太大区别,罗列“我做过某事、我还做过某事”的描述,但在学生的自我介绍中出现一句令她吃惊的话:“请在此处输入女孩的姓名。”
针对报道,留学咨询专家、美国文理学院联盟中国区总裁陆曙光表示质疑。陆曙光说,首先,必须弄清所谓“造假”的具体定义。不同组织机构对留学申请“造假”的定义并不相同,有些机构认为找别人代写个人简历是造假,有些则认为找他人代写论文是造假。其次,报道称中国有高达十分之一的留学申请人有造假行为,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值得商榷。陆曙光指出,在留学申请过程中,造假现象往往出现在个人简历书写、教授推荐信等环节。
“关于造假现象,没有确切统计数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主席艾伦·古德曼说。他同时说,过去几年的美国教务主任会议上,关于如何防范成绩单造假现象的讨论非常多。
近年来,申请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激增。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3学年,在美中国学生总数超过23.5万人,比上一学年增加21.4%。这意味着,中国留学生人数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国际学生的主力军。“太多中国学生和家长想上最好的学校。”美国全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国际部主任韦斯特说,“竞争非常激烈,有些人因此动歪脑筋。”
洛瓦斯碰到的情况可能就是留学中介制作的入学申请自我介绍模板,即便是英语不好的学生,只要在提示处填入姓名,一份完美的自我简介就自动完成了。
留学中介推波助澜?
韦斯特说,中国学校招生往往通过考试,因此来自中国的申请人通常不熟悉美国学校复杂的申请流程。他说:“中国没有准备入学申请材料的环境和实际操作机会,所以第三方中介机构介入这一领域。但其中一些留学中介不择手段。”
根据留学咨询公司“Zinch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家庭向留学中介支付的费用约为6000至1万美元,如果申请成功的大学排名靠前,还需支付额外费用。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留学代理机构有近500家。但按韦斯特的说法,除上述有资质的机构外,中国另有数千家不受官方监督的留学中介。不过,即使经官方认证的中介也不能排除造假现象。因为一些有资质的中介会把业务外包给其他无资质的机构,使人无从分辨谁在造假。
鉴于上述情况,美国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开始设立自己的标准,为国际留学中介提供认证。美国国际招生委员会至今已为全世界65家留学中介提供认证。
中国学生大多诚实
洛瓦斯说,入学申请材料造假不仅限于国际学生,还包括美国学生。“美国学生也可能请朋友、家长或独立顾问帮他们写论文。”
一名美国大学教授说:“造假非常难以察觉,这一问题随处可见。有太多可疑情况,但证据很少。”
一些批评人士说,美国大学对造假“睁一眼闭一眼”的做法也助长了这一现象。因为对于许多美国大学来说,国际学生是学校取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这些学校对于“打假”态度并不积极。
不过,“打假”工作并未就此停滞。一家名为“维立克”的公司应运而生,专门为美国学校提供本地面试服务。面试过程将被录像,同时检验申请人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洛瓦斯说,虽然存在个别造假现象,但绝大多数被录取的中国学生都很诚实,成绩不错。
张旌 刘学(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