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告别学生生涯时,最让我留恋的,是暑假——再也没有痛痛快快玩两个月的日子了。
孩子的天性,都爱玩,但每个孩子,又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学历。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之一,正是放假。
可是,即使是放假这件事,也有人偏偏要弄出点“中国特色”来,做老师的,布置大量作业;做家长的,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似乎,不用作业把假期填满,就“吃亏”了、落后了。
放假的宗旨是什么?对孩子来说,他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玩。放假就应该痛痛快快地玩,这有什么错吗?我觉得没什么错。当然,光是宅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是不行的。出门旅行,社会实践,都是很好的选择;看看课外书,做做家务事,简单易行又有益。能不能让孩子接受“玩不只是看电视、打游戏”这一概念,那要看大人的本事。
如果说,在平时,我们的宗旨是要让孩子们学习好,那么,在假期,就应该研究如何让孩子们玩好。那种把暑假变成“第三学期”的做法,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