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是一条展示财富与权力的大长廊。百年间,两家历史悠久的豪门先后来到外滩27号,在这条滨水长廊取得醒目的一席之地。
此大楼建于1922年,是怡和洋行总部的新楼。洋行由两位苏格兰人创办于1832年,以贩运鸦片、丝绸和茶叶起家,逐渐成长为商业帝国,在航运贸易等领域呼风唤雨,号称“洋行之王”。
此外,怡和还参与发动鸦片战争,介入洋务运动并结交华人政要,曾经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851年建造的洋行老楼一度是外滩体量最大的建筑,被权威的《弗莱彻建筑史》收录在册。这本厚达2000页的建筑宝典只提到15处上海近代建筑,有着壮观列柱门廊的怡和旧楼便是其中之一。
1920年因业务发展极好,洋行决定在原址建造新楼。现代文艺复兴风格的新楼高5层,面向外滩的立面宽度达到173英尺,仅次于12号原汇丰银行,这也印证了建筑圈里关于外滩大楼的临江宽度与业主实力成正比的不成文理论。
宽阔的立面上,粗朴的石材基座与石柱营造了坚实稳定的视觉效果。8扇巨大的拱门一字排开,直达二层后自然形成二楼的落地拱窗。
今日走进27号,耳边立刻响起维瓦尔第《四季》中轻快的弦乐,与古旧精美的木门相当搭配。米白色大理石楼梯通往二楼的酒窖。
大楼现在是“罗斯福公馆”,设有高档餐厅和奢侈品商店。罗斯福基金会原本计划在27号与相邻的益丰大楼引进美国第五大道百货商店,不料商业计划中途生变,遂开始亲自经营大楼。
在基金会主席德尔·罗斯福的眼中,27号是外滩最美的大楼,与家族地位相称。这位老罗斯福总统的曾孙最喜欢“透过巨大拱窗洒进的阳光”。
也正是这一串拱窗最终带来了灵感。受基金会委托开发27号的总经理谢丞东接手后每天都到大楼思考改造方案,白天晚上晴天雨天。
“一天清晨,我望着这些拱窗,忽然发现这里就像一个酒窖。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建一个上海最大的酒窖。”
这个灵感在2010年已经实现,酒窖藏有4000多种各国葡萄酒,还包括名人的私藏。原始的斑驳白墙完好保留,既与酒窖氛围契合,又平添一份历史的沧桑。
当罗斯福的后人们在拱窗边享受外滩阳光时,27号原来的主人就在不远的地方。1979年怡和集团重返阔别25年的中国大陆,现在的上海办事处仍在外滩区域,离27号步行只有10分钟之遥。
1920年1月怡和洋行宣布建造新楼,高调地将图纸刊登在英文《远东时报》上。但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怀旧之情,因为洋行的老楼曾见证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的酝酿和重要航线的拓展,经历了一个仅有6人的办事处发展为一间大洋行。
“这家在上海发展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公司将会有一座与之相称的丰碑式建筑,目前正在建设中。但是很多人会遗憾老楼的拆除。那座建筑对于上海的过去真是太有意义了。”
光阴如梭,这段感性的文字落笔已近一个世纪。百年前的外国报人肯定难以想象,怡和新楼的巨大拱窗又见证了多少百年豪门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
外滩27号
(插图:张雪飞 摄)
昨天:怡和洋行
今天:罗斯福公馆
建造年代:1920年
建筑师:思九生洋行
建筑风格:现代文艺复兴
地址:中山东一路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