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基 因
董纯蕾
  董纯蕾

  你最想获得的基因是什么?如果有人夸你多了一样大多数人不具备的基因,比如淡定,比如博学,比如富有灵感,你不会因为这异于常人的“基因”而惴惴不安吧?你能一眼就看出这里的“基因”不过是一种比喻吧?

  然而,这事儿若发生在食物和食材身上,结果就不这么简单了。我的一位同事,在最近的一则报道中采用了类似的比喻手法,形容一种经过农业育种技术的选培而不再惧怕高温的蔬菜“找到了耐热基因”。于是,便有读者不放心了,很快就有人来问“这不是转基因植物吧?”于是,我们不禁继而琢磨,接下来是不是要再写一篇文章,说说转基因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的差别;以后是不是需慎用“基因”比喻,尤其在和吃的有关的报道对象上。

  从什么时候起,“基因”成了如此牵动神经的一个词。最早认识这两个字,应该是在中学的生物教科书里,“基因,遗传的基本单元”,书里如是说。与之相关的,还有DNA、RNA、碱基、序列、位点、性状性等一大堆知识点。如今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转基因,那时似乎并未在生物教科书里占据太多篇幅。不似现在——说到农业培育的新技术、新品种,最先投射在人们脑海里的只有三个字:转基因。还有多少人记得门德尔定律,记得嫁接、扦插、杂交优势,记得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早已成熟、比转基因更广泛地应用于农业中的传统方法?

  这遗忘,是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多,抑或是知道得太少?此处,我无意讨论转基因技术的是与非,也不试图让你接受“有关于此的争议与分歧,在分子生物学界并没有公众以为的那么激烈与巨大”的我的认知。不过是好奇:当你恐惧转基因的时候,你真的知道你在恐惧什么吗?当我们谈论转基因时,我们其实在谈论什么?

  从某种程度而言,当新名词越来越多,我们丢失的常识也日渐增长。如果真的可以给自己转入某种基因的话,我希望那是能够滤除垃圾信息的基因、可以快速明辨是非的基因。当然,这依然是一个比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旅游资讯
该靠什么质疑“赈灾棉被”
基 因
莫学“九斤老太”
好人坏人
刀叉贼子
道在矢溺乎?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基 因 2014-07-22 2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