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分辨人的方式很脸谱化,生活中的人只分好人和坏人。慈眉善目的是好人,猥琐难看的是坏人。长大后,社会变复杂了,好人和坏人分不清了,更不可能从脸上去读懂一个人的好与坏。
当记者,一直穿梭在社会底层,弘扬真善美,也曝光假丑恶。生活中,好人坏人总是交替出现,有好就有坏,有美就有丑。
周末,我走访了3年前曾报道过的一对双双病重的江西小哥俩。当时为身患白血病的哥哥筹到了数十万的骨髓移植手术费,之后我便与这家人失去了联系。最近,当我因采访顺路再次走访他家时,兄弟俩的父亲告诉我,3年来,孩子因排异反应仍需继续治疗,有位低调的生意人,默默资助孩子的医疗费,前后捐了一百万。这件事让我意外,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谁说为富不仁?
与此同时,也是最近我采访报道的,一个急需捐款救命的小女孩,父亲为了寻找救命的方子而四处奔波。突然,一个电话打来,“我们有救命的药!”父亲欣喜若狂,坐长途车跟随“老师”去了位于外地的实验室,却差点误入传销的圈套。
我把这两个故事发在朋友圈,引来无数评论:两个同样不幸的家庭,一个遇到“好人”,一个却遇到“坏人”,命运因此大不同。
我们像儿时一样,将人轻松地定义为“好人”和“坏人”。可是,抛开“好人”不说,“坏人”真的“坏”吗?能不能通过一件事衡量一个人的好坏?
天堂与地狱一线,善恶一念。恶和善一样,都是我们从老祖宗那边接收来的遗传,是人性的一部分。有时,“好人”“坏人”的分类和评判是片面、错误的。人可能做好事、做坏事,但人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一个犯罪分子也可能是一个好丈夫好儿子,而一个和蔼的领导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一切的评判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眼中的。所以,你又怎知那个“坏人”自己不是受害者呢?或许他只是好心办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