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访电视剧“活化石”级导演、自称“跟郭敬明韩寒一样是电影界新人”的赵宝刚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渴望 触,不可及
——访电视剧“活化石”级导演、自称“跟郭敬明韩寒一样是电影界新人”的赵宝刚
张艺
■ 电影《触不可及》举行全国首次小范围点映,赵宝刚飞至上海宣传造势
  赵宝刚曾经说过,当自己的人生特别顺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自己拿不准的、非常有风险的东西尝试一下,因为“只有破坏自己,才能有鲜活的创造力”。对于赵宝刚来说,电影处女作《触不可及》就是这样一个“破坏”他创作惯性的东西。

  说起如今中国电视剧行业的一把手,赵宝刚当仁不让。从早期的《过把瘾》《永不瞑目》到青春三部曲,再到这两年引起社会热议的《老有所依》,中国电视剧行业洗牌无数次,他却一直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然而,这位见证和经历了中国电视剧30余年发展的“活化石”,却在最近做了电影行业的“新鲜人”。

  为了《触不可及》这部即将于本月19日上映的银幕处女作,赵宝刚飞至上海宣传造势,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有人说,一位长期拍电视剧的导演,一触电要么光芒万丈,要么倒地不起。对此,赵宝刚说:“死就死吧。”或许,只有相信自己死不了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全国首次小范围点映

  比起逢迎市场拍摄时下流行、受大众欢迎的类型,赵宝刚更希望自己能拍一些特别、独树一帜的东西,希望能呈现给观众崭新的内容。拍电视剧多年,他几乎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只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但是,初次拍电影,赵宝刚把姿态放到最低,并坦言:“我跟郭敬明、韩寒一样,是电影界的新人。”在拍摄片场,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向孙红雷、向剧组里的各个工种请教,并特意叮嘱孙红雷说,“你是电影的老一代,我是电影的新兵,所以呢你一定要看到什么不对,就必须要说。”

  在上海,《触不可及》举行了全国首次小范围点映。作品第一次跟观众见面,给了赵宝刚“几个惊吓”——“我是拍了一个很严肃的剧,结果大伙当喜剧看。”对于观众的反应,他很豁达,“我想笑也有笑的道理,因为是今天的人在看那个年代的事情。我想,我们还是不要那么严肃地欣赏一个剧,要带着欢乐的心态去看,只是看里面的精神、看那些对爱的追求,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它有美好、有悲伤。我们看那个女孩子一生为了爱情抛弃一切,男孩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国家抛弃一切,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之处。”

  在《触不可及》中,赵宝刚没有过多渲染尖刻的情绪,尽管战争是影片大的时代背景,也给片中的人们带来诸多伤痛,但他希望今天的观众看待这场战争的时候,不要产生过分的仇恨情绪。“片中所有的死、所有的流血的场面,我都拍得很美。我希望观众能记住战争带来的残酷,但是不要让这些镜头在感官上形成刺激性。”

  28年里他没谈过恋爱

  赵宝刚的早年经历很普通,他既不是来自“影视世家”,也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出生在北京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16岁,赵宝刚参加工作,初中毕业,当了12年的工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就28了。”在28年里面,他没谈过恋爱,直到30岁的时候,遇到了现在的太太。“我和太太到明年的1月25号30年了。所以,爱情在我心里面是美好的。在我的记忆过程当中,一个人可能在婚礼那天许下的一个誓言,就说我会爱你一生一世。但是实际做到这个太难,太难了。所以,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很伟大的。”赵宝刚说,“这是你对这份爱的执着和尊重,既然你说了这句话,你就要为她付出,就要为她有行动。”

  在赵宝刚的作品中,他喜欢把爱情故事拍得浪漫一点,他拍的爱情得经过一些检验和考验。“人们生活当中特别想追求浪漫,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爱情的浪漫成分已经少之又少了。浪漫需要一个社会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动荡的环境,可能在跌宕起伏的社会环境中,爱情故事才会显得更浪漫。”赵宝刚认为,如今社会,人们千篇一律的生活在惯性的过程当中,每天都在为自己的事情忙碌,特别想得到真爱。但是种种原因、种种人际关系,让现代人在爱情的认真度、坚持度上弱了一些。“我一直觉得,想要得到真爱就要付出,本身用真心对待爱,才可能得到爱。”

  从“我什么都能演”起步

  12年的工人生涯中,赵宝刚是个“文艺积极分子”。1980年,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培训班,正赶上林汝为导演拍摄《四世同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去试镜,初次见面,还是个业余演员的赵宝刚就对导演说:“我什么都能演。”他的狂妄得罪了导演,林导对他说:“李雪健都不敢说他能演,你敢说?”最后,爱才的林汝为还是把剧本扔给了赵宝刚,但晾了他两个月才正式定下他的角色。

  1990年,赵宝刚担任电视剧《渴望》导播,该剧荣获 “飞天奖”、“金鹰奖”、“春燕杯”等无数奖项;1991年,他开始独立执导《编辑部的故事》,大获成功,成为当年万人空巷的经典。1994年的《过把瘾》、1995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1998年的《永不瞑目》,依然是如今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赵宝刚的恋爱经历很少,却能把爱情拍得如此细腻真实;他不跳探戈,却在《触不可及》中用探戈把男女之间微妙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和他合作的奚美娟说:“我们的生命本来空白,剩下就是自己填音符。一名导演,如果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放在作品里,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就是他最珍贵的地方。我最喜欢赵宝刚导演的地方,是他懂得生活、享受生活,他会烧菜,他注重仪表。他一直在生活里面找素材,让自己的作品跟生活的脉动血液一起跳动。” 本报记者 张艺

  记者手记

  打破平稳

  不破不立

  记者问赵宝刚,你的一部电视剧在市场有一个亿的价值,为什么冒风险拍大电影?他说:“当你没有离开的时候,你自身的价值被社会承认。当有一天社会不承认的时候,你就老了。今天我还在这里,我觉得自己还有价值,我想把价值贡献给大家。等到你们不接受的时候,我就退休了。”

  人往往是有惰性的,平稳的日子过久了,就不愿去冒险、去创新。但在赵宝刚看来,一个人一味沉溺于成功的时候,就是败了。他不断在人生中给自己“挖坑”,让自己陷进去。不破不立,人只有制造了更多“麻烦”,才会幻想结果和未来;如果每天随着惯性,想着一样的事,哪会有什么奇迹?

  没有闲来之人,只有神来之笔。无论《触不可及》艺术价值如何,至少这份打破平稳的决心,值得钦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渴望 触,不可及
新民晚报文娱圈A11渴望 触,不可及 2014-09-13 2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