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科学估价,艺术品金融化不会成功(1)
江因风
  ◆ 江因风

  最近中国艺术金融界最轰动的事情有二,一是某著名金融集团下属公司发行的一只期限为2+1年的艺术品基金,预期收益率20%,但今年到期时,投资者只拿回10%本金,不但3年的投资收益成泡影,而且本金还巨亏9成。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风险如巨浪一波一波袭来,面临血本无归的不仅是艺术基金的投资者,大量天价艺术品炒家一样会面临血本无归的命运。

  另一个轰动事件是某投资控股公司在北京、深圳、新疆三地发起成立某画家的艺术品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资金100亿元。此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公开说,募集这100亿元部分就是为了炒高这位画家的画来赚取差价。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困境与现状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探索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滑铁卢,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基本失败,其中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交易被政府全面清理,中国艺术信托基金的试行也面临完败。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为什么会全面失败?核心原因就是中国缺乏艺术品金融化的学术基础,而这个学术基础就是科学的艺术品价格评估规范。

  艺术品的价格评估是中国艺术金融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缺乏科学的艺术品价格评估规范,中国艺术品市场就是一场郁金香泡沫,艺术金融化则会演变成规模化的合法庞氏骗局。

  缺乏科学的艺术品价格评估规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另外两大困境,一是画廊和美术馆大面积亏损,中国艺术品价格过高,并不符合中国民众的艺术消费习惯,也超出了中国民众的购买力,所以中国画廊美术馆亏损和倒闭几率为93%;另一是艺术拍卖场成为赌场,由于缺乏艺术品价格评估规范,中国艺术品拍卖场成为被艺术寡头垄断和操控的价格赌场,几个艺术炒家来回买卖就可以把一种类型艺术品的价格在几年内炒高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一个艺术炒家的自买自卖也可以把一种类型艺术品的价格在几年内炒高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而基于艺术品拍卖场的艺术品金融化,就如同江湖骗子发行货币,严重危害中国金融安全。

  根据拍卖数据估价严重违背科学原则

  评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基于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人为操控小数据,肯定是荒谬和错误的,也是严重违背科学原则的。评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必须依据全球化的艺术市场大数据。

  因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场上的拍卖价格大多数是人为操控的,超过1000万元的艺术品有一半没有付款,最终付款的也并非按照拍卖价格付款,而可按拍卖前私下协商价格付款。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拍卖场上的交易大多是假拍,国外严肃学术机构都不采信中国艺术拍卖行的数据。所以,根据拍卖场小量造假数据来评估的艺术品价格严重违背科学原则,等同欺诈。

  一些拍卖出几百万元、几千万元单价的艺术家作品私下交易价格只有几万元,甚至几千元。这种情况下,你说居于中国艺术品拍卖数据的估价方式是不是等同诈骗?中国艺术品拍卖场上的拍卖数据不但不具备可信度,而且应该排除出艺术品价格评估数据的参考采集范围。

  作为艺术品金融化基础的艺术品价格评估,必须是一种普世化的价值评估。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必须建立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而绝对不可以建立在郁金香泡沫式的庞氏骗局的基础上。所以中国艺术品拍卖数据不能作为艺术品价格评估的数据来源,必须被排除。

  画廊和艺术家自己定价也不靠谱

  既然艺术品金融化的估价模式必须具备普世的价值观,那就必须排除人为操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相比于拍卖数据,较为可信的就是艺术家私下交易的价格。

  但一些艺术家为了面子、身份包装和欺骗,会把私下交易价格夸大很多倍来说事,比如私下卖了3千元一张,艺术家会说成卖了3万元一张,甚至说成卖了10万元一张,所以艺术家自己说的也不可信。

  有的收藏家说的就更加不靠谱。收藏家为了面子和身份,甚至为了商业目的,也会把私下交易价格夸大很多倍来说事,比如私下买来5千元一张,收藏家会说成5万元一张,甚至说成20万元一张。

  中国画廊模式部分演变成画廊和艺术家联合诈骗收藏家的商业模式,所以画廊贴标签的交易价格大多带有欺诈性质,并不可信。

  就算真的卖了30万元一张,也不说明他作品的价格就是30万元,因为这只是偶尔的成交价格,偶然性因素并不能作为价格评估依据。

  艺术品作为没有实质性社会价值的物品,并不具备实质性的经济价值,所以艺术品并不具备常规的价值,不能流通就没有价值,短期流通也不代表具备长期的流通价值。

  中国现有艺术品估价都涉嫌欺诈和非法

  那么如何考证艺术家作品的私下交易价格呢?那就要看艺术家长期私下卖画收入的纳税记录了。据调查,中国私下的字画交易九成都不交税,交税的也大多数瞒报。也就是说无法提供长期卖画纳税记录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可以被怀疑没有价值,而且价格来源都涉嫌欺诈和非法。画廊和艺术拍卖行也一样。

  由上面分析可知,中国的画廊和艺术拍卖行迄今未能提供合法和科学的价格评估数据,他们的数据来源无法撇清涉嫌非法和欺诈。被画廊和艺术拍卖行忽悠蒙受损失的被骗买家,存在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不掌握艺术家私下交易价格就无法评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了吗?当然不是,居于全球化的艺术市场大数据模型,就可以较为靠谱地评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没科学估价,艺术品金融化不会成功(1)
海量艺博会让画廊应接不暇
广告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没科学估价,艺术品金融化不会成功(1) 2014-09-13 2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