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上海艺术影像展”上,一大批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的优秀作品汇聚一堂,让上海的观众有机会一睹摄影艺术杰作带来的视觉盛宴,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思想来了一次大碰撞,共鸣也随之产生。
用图像说话 黑白之间话历史
这次展出中,很多上世纪拍摄的纪实类作品相当出彩,不论大幅小幅,都充满了故事,无论是那些非常出名的大师作品,还是未曾与中国观众见过面的照片,都很有味道。出生于巴西的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在非洲用他的镜头对准的是饥荒、移民这类残酷现实,他的作品有人迹罕至的自然风光,有原始部落的生态文明,大气深沉,充满思考性。作品《阿马克的丁卡牛营在一天结束时》以非洲人与牛群的恢弘场面展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现象,如此珍贵的场面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遥远,经过时代的洗涤,成为了难得一见的佳作。
用色彩激扬
各领风骚显个性
尽管黑白照片大受好评,但是那些色彩鲜明、充满当代性的现代摄影作品也是各领风骚,让人大饱眼福。有些作品取材于生活,却用色彩与图形展现了抽象的魅力。艺术家Graham Fink的首次个展Nomads(游牧者)上,一幅幅色彩艳丽的“脸谱”均取材于日久脱落的油漆表面、木头纹理之类的生活细微处,他用自己的诠释,以孩童般的想象力,表达了他对自然与超自然世界的敏锐回应中所激发的能量与探索得到的意义,重新为观众勾勒出那些在自然中被忽略了本身图形中所象征的那些形象。
用真实打动
艺术魅力总是情
很多人以为摄影艺术所表现的往往是纪实的真实,其实当代摄影也可以是艺术真实的载体,只要能够体现最真实、最能引起观者共鸣的就是情感的真实。在这次展出中,有一组作品并不出名,但却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停留,这组照片都是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中,一块块色彩鲜艳的半透明方块盒子里,或是人物,或是动物,他们神态各异,有的愉悦,有的惊慌,简单的画面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却让人对作品涵义猜测纷纷:盒子中的小女孩是被关在笼子里了吗?还是盒子给她提供了安全和温暖?不论观众如何解读,其实都被作品勾出了心中隐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