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聪明的鹰
邓笛
  ◆ 邓笛(编译)

  去年冬天我们去秘鲁旅游。在安迪斯山脉的一个小山村子里,我们走了一阵后,发现偏离了规定路线,来到了一个不见人迹的山谷里。

  我们四处探寻归路,终于在一条河边看到一个木屋,木屋四周有人活动过的痕迹。于是我们放声喊叫,过了一会儿后,从远处走来了一个人。双方自我介绍后,我们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

  这个叫罗尔的人让我们在木屋旁坐了下来,然后和我们继续谈了起来。他说这里是他的鳟鱼养殖场。选择在这样一个荒凉之地办养殖场,是因为鳟鱼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这里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罗尔把这条河分隔成几个鱼塘,按照鳟鱼体型的大小分类饲养。罗尔解释说,鳟鱼的生长速度有显著不同,那些吃得多的长得就快,他要经常重新将它们分类,否则那些最小的鳟鱼就会成为那些最大的鳟鱼的食物,尽管他每天都要在河边投放鱼食。

  我们和罗尔说话时,有几只鹰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我们知道鹰是地面小动物的杀手。它们飞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几公里外一只小鸡的一举一动,当然也能看见清水里的鱼。它们聪明,甚至说是狡诈,即使是职业猎人也很难将它们用枪打下来。

  “你在这里养鳟鱼,不怕它们成为鹰的点心吗?”我们问。“鹰一般只能捕猎到浅水处的鳟鱼,”罗尔笑答道,“因为鳟鱼个个都机灵着呢,而我选择的养鱼水域都很深,天空中有任何可疑的风吹影动,鳟鱼都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并迅速地潜入水底。鹰奈何不了它们。不过,也有一只例外。”

  罗尔接着说了一个故事。刚在这里办鱼场时,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对鱼塘疏于管理。后来,他发现鳟鱼的数量有所减少。经过调查分析,他判断偷鱼者应该是鹰。但是,鱼塘很深,鹰是如何捕猎到机敏的鳟鱼的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罗尔决定躲在木屋里,透过窗户暗中观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看到一只鹰在鱼塘边停落下来。鹰警惕地四处张望,确认没有危险后,沿着鱼塘边巡视起来。它看中了饲养中等体型鳟鱼的鱼塘,因为中等体型的鳟鱼既足够肥又不至于力量大到反而把它拽进水里。

  当时,罗尔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鹰若想捕猎到鳟鱼,则必须就近掩蔽,然后找准机会,闪电偷袭,方有可能获得成功。而这里并不具备这样的天时地利。罗尔猜测,鱼塘里的鳟鱼早发现了鹰并已经潜到安全的深水处了。

  然而,令罗尔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只见那只鹰在鱼塘边转过身子,背对着鱼塘,将屁股塞进水里。一条深潜水底的鳟鱼冲动地游了上来。它显然以为主人又在河边投放鱼食了。鹰小心地转动身子,然后突然腾空一拧,一双利爪牢牢地抓住了贪食的鳟鱼。鹰带着它的战利品飞向远方。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致罗尔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飞走而无能为力。

  第二天,这只鹰又来了。它还是在河边停落下来,然后选择了饲养中等体型鳟鱼的鱼塘。罗尔仍然躲在木屋里,不过这一回他手里多了一杆猎枪。鹰把屁股塞进水里后,注意力全在水中,而且身子蜷曲在一起呈静止状态,正好是一个活靶子!罗尔一枪将它击中。最后,罗尔对鹰的尸体的处理具有讽刺意味,他将它喂了鱼塘里的鳟鱼。

  向罗尔问路后,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继续谈论起他讲的这个故事,我们笑说,人有时候也不要太聪明了,就像那只鹰,丢了性命恰恰是因为聪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新闻面对面
   第A14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家装专版
多彩的弹子
电子都市
聪明的鹰
画家造假钞
广告
新民晚报译文/星期天夜光杯B08聪明的鹰 2014-12-28 2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