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王前不久搬迁,发现新居楼道里贴着一张手指宽的“警方提醒”。他开始也没怎么在意,但过了没多久,另几面墙上不知何时也冒出许多张,什么“燃气安全”、“垃圾分类”、“邻里关爱”、“义务献血”等等,贴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尽管是公益小广告,但杂乱张贴,原本光洁的墙壁无端成了“大花脸”。有邻居告诉他,逢年过节,居委干部总带领大家将这些纸片铲干净,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出现了。因为不是非法小广告,更不是黑广告,大家只好把不快埋在心里,但也没有多少好心情去阅读它了。
应该说,公益性的“小广告”的意义不容否定,但要让受众看到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赞同感,贴在何处,也是蛮有讲究的。乱贴乱涂产生视觉污染,反而让人心生反感。而且,从影响环境整洁和市容卫生的层面讲,公益小广告张贴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能低估。
笔者好友跟我说,他住的小区,起初用铝合金条子镶在长方形夹板的四周,再固定在墙上,用醒目而漂亮的隶书标明“公益广告园地”。各单位送来的公益活动印刷品,由他们派专人,或定期,或根据形势需要张贴。偶尔也有非法小广告鸠占鹊巢,但楼里的志愿者监管有力,使“园地”始终传递着正能量。后来条件成熟了,物业又选择楼道里安全的位置,制成专门播放公益广告的滚动灯箱,有的还配了漫画,让人一看就懂、百看不厌。而且对外明示:凡内容“公益”者,皆可免费在此“安居乐业”。此法花钱不多,又能把好事做好,观者无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