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莎莎 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临床急救时,输的血液都是红色的吗?其实并不是!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的研究实习员韩莎莎说,有一种救命的血液是黄色。“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地采用成分输血,也就是根据病人身体需求和状况,缺什么就输什么。这样可以节约血液资源。黄色‘血液’就是通过处理后采集的血液中的血小板,它是一种对白血病人非常有用的救命血液。”
成分输血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高浓度、高纯度的血液成分制品,目前,临床上约99%都是成分输血。在上海,每年需要3万单位的单采血小板,平均每天需要70到80单位的血小板。
血液各成分各司其职
韩莎莎用拟人的手法,给讲一个有关血液功能的故事。她把纵贯全身、维系生命的血管比作红红小镇,把红细胞比作“快递”氧气的“快递员”,把白细胞比作抵抗外敌入侵的“贞德”小妹,把修补“城墙”的血小板比作“小板哥”。“血液中的各个成分都各司其职,各有用处。”
韩莎莎说,为了解决临床需求的成分输血,血液中心专门配备了人员和设备,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分离,或者是采集过程当中就进行分离。“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当血小板分离出来的时候,就呈现为一种黄色液体,俗称‘黄色血液’。”
血小板实际上是一个“急性子”,血管上任何小小的破损都可能“激怒”它,使它发生变形,从一个原形生出很多“小手”,然后手拉手会织成一张大网。韩莎莎说,这个大网会堵住红细胞、白细胞,从而达到凝血、止血的作用。
成分献血不影响健康
如果没有足量的血小板,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含量通常不足2万,甚至为零。中国目前有400万白血病患者。他们每天都盼着这种黄色血液。”韩莎莎说,如果愿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成分献血,创造生命的奇迹。
成分献血对身体会带来影响吗?其实并不会。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到11天,如果不参加单采血小板(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血小板在其生命周期结束后也会凋亡。
本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朱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