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各种疾病伺机而出,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尤需注意防范疾病的发作。“很多人不愿做详尽的检查,疾病发作时以为吃点药缓解症状就没事了,殊不知吃药并非能完全解决血管堵塞的问题。”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张大东告诫道,“5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应该做冠脉CT造影检查,以了解血管堵塞的程度。”
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关键看疼痛时间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当心绞痛发作时,常常对痛症的概念模糊,不知道究竟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区别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是疼痛时间,心绞痛的疼痛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有效;而心肌梗死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严重,个别的表现为牙痛、肩膀痛或后背痛,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l-2天,含服硝酸甘油一般无效。
其次是心电图,心绞痛的心电图无变化或出现缺血性改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可能没有明显改变,也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和坏死样改变,同时面向梗塞部位的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
第三,心绞痛的疼痛一般发生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窄息性疼痛,还可能蔓延至大部分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同时常伴有胸闷、憋气、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心肌梗死常伴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至心功能衰竭。
最后,心绞痛患者的心肌酶不升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心肌酶会增高。心梗时的症状(疼痛时间和药物能否缓解)、心电图和心肌酶升高这三大主症,症状是主要的。
心肌梗死并非一定会出现胸痛
提到心肌梗死,不少人往往想到胸痛。确实,在心肌梗死发作时,常有剧烈的左胸痛。但也有例外,很多人在睡梦中发生心肌梗死,再也没有醒来,这是因为很多无痛性心肌梗死在发病时患者不能及时察觉,耽误治疗时机。有些老年人因长期患病,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痛感,起因是老年人痛觉反应低,也可能是冠状动脉闭塞逐渐发生,侧支循环较好,这在医学上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因此了解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前兆症状显得尤为重要。
在心梗发生前,身体已经通过一些微妙变化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信号,却常被忽略。比如身体不明原因的短时间阵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检查后发现该部位症状不明显,一般疼痛时间较短,只有几分钟,并且一活动就疼,不活动即缓解,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心梗发作的可能;突然出现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等症状,或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要考虑心梗的可能;冠心病患者近一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胸痛较之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范围增大,持续时间加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也要警惕心梗发生。
寒冬腊月一二级预防都要重视
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主要在于积极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医学上称为对患者的“二级预防”。所谓“二级预防”,是与“一级预防”相对而言的。一级预防是使没有冠心病者控制和消除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达到预防冠心病发生的目的。二级预防是对已有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梗的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冬春之交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多发生在冠心病患者身上,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冠脉闭塞的部位、闭塞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张大东院长说,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之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通过针对性检查明确病因后来确定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治疗方法。
专家简介
张大东,主任医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上海市郊区心血管病研讨会主席,心脏病急重症论坛坛主。曾两次到法国贝藏松大学医学院进修冠心病和风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曾被誉为上海瑞金医院冠脉手术“金牌医生”,荣获过国内两个心脏病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