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布拉格,对于我来说,最关键的那个人名不是哈谢克,不是哈维尔,不是塞弗尔特,也不是米兰·昆德拉,甚至不是卡夫卡。是赫拉巴尔。
好几年前,读过苗炜的一篇文章,说他在布拉格的一家书店,站着把赫拉巴尔书中的黄段子翻了一个遍(这些黄段子在中文版里被删了),然后,跟着书店大妈去一个烟熏火燎的酒馆,见到了赫拉巴尔和哈谢克,跟他们聊了聊足球;后来在桥边(应该是查理大桥吧)还看到了卡夫卡的背影,差点上去打招呼,却被90公斤重的书店大妈死死抱住不得动弹,桥边,乌鸦嘎嘎嘎地飞起来。这篇文章写得有趣,有苗炜一惯的那股邪劲。作家通过想象,虚构一下与自己心仪已久的作家见面的场景,这是真爱。
我没想象过与赫拉巴尔相遇。我的想法比较文艺婉约——带上一本赫拉巴尔的书,让书跟布拉格合影。那是中文版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底层的珍珠》。我有赫拉巴尔好些书的中文版,带上这本,是因为它最小最薄。旅途中,能轻便则轻便,这本书我还要带回家的。
把这本书跟布拉格的什么景色合影呢。赫拉巴尔生前常去的金虎酒吧吗?最合适的地点应该是那里。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找去。这是我第一次到布拉格,完全不辨东南西北,何况,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过龙冬写给赫拉巴尔的那篇长文,知道金虎酒吧应该就在查理大桥附近。好吧,那就查理大桥吧。桥边还有卡夫卡博物馆。我也爱卡夫卡呢。
在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查理大桥上,我把带去的这本赫拉巴尔中文版小说摆在了桥栏上,对着伏尔塔瓦河水,拍下了照片,向赫拉巴尔致敬。那天整个查理大桥上下一片金黄。我一下子就懵了,金黄色!是啊,黄金之城布拉格,这就是一座金黄色的城市!就是老黄金的颜色!金得无比沉着。怎么能就这样跟想象完全吻合了呢?!我实在是恍惚,一瞬间心乱如麻,晕晕乎乎,跟喝高了似的。怪不得到了布拉格的人,说起这座城市都那么痴狂。
《过于喧嚣的孤独》摆在桥栏上面,向着湛蓝的天空,向着灰绿的河水……看着桥栏上的赫拉巴尔,我想,他给了我什么?是捷克文学传统核心的波西米亚气质,是生命的粗粝、忧惧、绝望和狂欢,是不被理解的骄傲,是琐碎的尊严和阴影中的层次与质感。我读赫拉巴尔的时候,84岁的他早在1997年2月3日从医院五楼坠落离世。
阳光中,查理大桥上的赫拉巴尔肖像成了黄金,那一刻,我在心里对他说,先生,我来到了您的城市!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