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太忙、功课太多、场地太少、冲撞太危险……当很多家长以种种理由把孩子拉离球场的时候,这些曾经叱咤绿茵的球场高手们却说:学踢球,也是学做人。
踢球只为成球星?
踢球是为了什么?成为球星?获得声名?享受胜利?孙雯为论坛特意制作了PPT,并用大字表明,“成长和学习比胜利更重要”。
“在踢球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友谊,懂得了按照规则公平竞争,这些,就是绿茵场能教给他最好的道理。”孙雯特意引用了国际足联的理念,“足球的学校就是人生的学校”。
每次看到有小胖墩为了通过体育考试吭哧吭哧练跑步,她都挺担心,一方面,突击训练对身体会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苦练”只会磨灭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在她看来,能让孩子通过足球感受运动的快乐,那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即使将来不踢球,能健康成长起来,未尝不是好事情啊!”韩国职业足球联盟(K联盟)主席金元东说,在韩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直至走上专业足球道路的,不足5%,但是,很多人的人生因为足球而更快乐、更充实。在他看来,做一名会踢球的牙医、会踢球的老师、会踢球的足球记者,也没什么不好。
踢球会影响读书?
对于球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孙雯并不赞同。“足球场上的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既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又要懂得不能单兵作战。”孙雯说,这种位置感和团队精神,就是足球给予她们一生的财富。并且,要把球踢好,要动足脑筋,注意力、预判能力、解读比赛的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曹杨二中开展女足运动已经有22年历史,先后输送了13名国家队队员、16名国青队队员和33名国少队队员。“谁说踢球的孩子功课一定就差?”校长王洋非常赞同孙雯的观点。前年,该校有一名主力球员在“千分考”中表现优异通过复旦大学自主招生,也有球员被高校建筑系录取,进入大学后成绩优秀。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