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奖,虽然已经见诸于报端,但知道的人还是不多;有这样一个奖,奇怪的是得奖者却不愿前往领奖;有这样一个奖,它的意义还是很值得玩味、寻思——这就是中国控烟协会近日颁布的“脏烟灰缸奖”。
从该协会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协会为学术性、社会性群众团体,非营利性组织,是由志愿从事控烟工作和活动的各行各业人员组成。有意思的是,他们从成立开始不久,就盯上了银幕上的电影和荧屏上的电视剧。何也?现在,明显的烟草广告几乎绝迹,不要说在电影院和电视机里,就是在商场聚会场所,也难以见到烟草之类的说辞和推销。但是,在我们的电影和电视剧中,还是有屡见不鲜、纷至沓来的吸烟形象和动作,甚至还有特写镜头。据说,吸烟也有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好这一口者经常是在一见到别人吸烟,就会情不自禁掏出烟来。况且,在银幕和荧屏上出现的吸烟者,往往还是名演员,本来就有众多的粉丝,其一举一动都会被粉丝们模仿。这么一来,问题就复杂了。
基于这样的理由,中国控烟协会已经有好几年,拿一年中颇有影响的电影和电视剧“开刀”“解剖”。具体来说,是由十几名工作人员每人手捏计时器,眼睛紧紧盯住银幕或者屏幕。他们不看剧情,专盯吸烟镜头,只要片中有人点烟、吸烟,随即掐表计时,然后记录烟草镜头的时长和数量。
终于,找出了得奖者。据记载,是2011年的脏烟灰缸奖电影《让子弹飞》、电视剧《红色摇篮》,2012年脏烟灰缸奖电影《钢的琴》、电视剧《钢铁年代》,2013年电影《大上海》、电视剧《悬崖》。
也许,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等等都知道,这个奖实在不怎么样,而且从本质上来说,那是一个幽默、一个嘲讽、一个调侃,是一个婉转的批评,有些类似于美国电影界的“金酸莓奖”。所以,控烟协会有些寂寞,从第一次做好两只烟灰缸以后,因为没人前来领取,就一直束之高阁、养在深闺,于是就再也没有做第二批奖品。
当然也有人不服气,说那个吸烟,是剧情需要是人物表现需要是必须的需要等等。我在想,若干年前,也许吸烟真是个摆酷的亮相,无论是风流倜傥君子还是闭月羞花淑女,捏起一支烟,似乎风采顿显——但是,那个年代早已成为过去。再说了,什么年代了,还想以吸烟显示身份显示深思熟虑,其实已经是有些黔驴技穷、捉襟见肘的低招。从爱护青少年的角度考虑,真是不要再做那些不应该的“诱导”了。控烟协会也有另外一个无烟奖,那就是电影《归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等。无烟,并没有影响到它们所获得的赞誉。
今年的情况是,通过对2014年度热播的前30部电影与30部电视剧进行监测:无烟草镜头影片数有9部,占30%;有烟草镜头影片数为21部,占70%,较2013年上升了6.7%。2014年度,国产电影中烟草镜头数量最多,所占时间最长的前三名依次为《一步之遥》《白日焰火》《后会无期》。其中,《一步之遥》全片出现烟草镜头45个,平均每3.1分钟出现一次烟草镜头,烟草镜头时长557秒。
在不长的几年,姜文导演的两部电影两次荣获脏烟灰缸奖;遗憾的是,两次都没前往领奖。
这个奖的公布,我在文章开头说了,只是见诸报端——那可真是报端,在一张不大报纸的下端,紧挨着密密麻麻的中缝。我当时以为,大概也只是让人笑笑而已罢了。
促成我写这篇文章的是因为,到了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大大小小媒体,开始了声势不小的宣传,更有各种各样的照片、视频配合,让人注目。吸烟的危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我们的控烟还要加大力气、还需努力。
突然,我觉得,这样一个脏烟灰缸奖倒也真有点意思,至少,当导演和演员们再要在银幕或者荧屏上拿起烟时,得考虑考虑是不是会和这样一个奖沾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