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编制的。新版大典的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与1999版相比,减少了547个职业。
对大典的修定,人社部的解释是,许多代表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职业日趋衰亡,而代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例如,随着电话、传真、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电报员、电话总机、寻呼台等传统职业逐渐销声匿迹,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又有了计算机操作员、程序设计员、销售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多种职业岗位的涌现。
大典的修订就是要体现这一变化,追踪技术进步趋势,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客观反映当前我国职业新变化。例如,这次新版职业分类大典中,邮政业涉及职业从原来16个减少至11个,但新增了快递工程技术人员、快递员和快件处理员等3个职业、13个工种。
此外,新版大典还首次对绿色职业进行了标识。所谓“绿色职业”,是指在农业、制造业、研发部门、管理和服务业领域有助于持续保护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职业。
新版职业分类大典的颁布,意味着国家“认可”的职业门类和职业工种有了新归类和新定义。然而,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范的“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却明显地存在滞后现象。因此,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不但可以使人们有效地掌握和监控国家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而且还将倒逼国家职业教育确定新目标和新方向,并以此指导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对此,中国职教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大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理应紧紧追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不仅高校本专科的专业设置、专业标准与实际的职业门类、岗位工种存在脱节,即便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操作员工的中职学校,其专业设置也存在较严重的滞后现象。
以上海最新发布的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例,提出了一整套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设立跨境电商示范园区等12条意见,并提出到2020年本市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要居全国前列。然而,综观现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几乎没有一所学校针对跨境电商开设相应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将来需“转行”才能从事跨境电商工作,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目标的缺位和专业培养上的短视。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