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笔叟,本名郑健,老三届。作为老上海,他的看上海、读上海随笔在网上深受读者喜爱。最近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本随笔集,书名《上海野狐禅》《上海穿堂风》体现了作者的文章风格和偏好。“野狐禅”是民间的,是未写入正史的稗官野史,更表现出活泼的生命力。《上海野狐禅》从上海方言俚语入手,通过多样禅、规矩禅、切口禅、吃相禅、吃福禅、俗语禅、俗字禅、濒危禅、寻根禅等板块,表现沪语的独特魅力,以及上海的人情世故、礼仪原则。开放的上海八面来风,东西南北风最后都要变成“穿堂风”。《上海穿堂风》通过风情篇、风景篇、风韵篇、风味篇、风怀篇、风物篇、风议篇、风镜篇等板块,用近60篇散文随笔,描摹那些年,似曾相识的上海都市生活。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再会
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跟着大人去“做人客”(串门)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没有写反,就是“人客”(若用智能拼音,电脑里也还有这个词组)。 “人客”、“人客”,人家的客嘛,挺顺理成章的。
以前过年后,经常听得到这样的对话:“过年忙点啥啦?”“哦哟,到处做人客。”
至于别人来串门,也一样。
“今朝阿拉屋里厢人客交关。”
“做人客”,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新鲜看,小孩自然开心,但大人往往不愿带着去。
理由当然可以多到五花八门,还记得最常说的有这么一句:“伊拉屋里(别人家里)规矩大来兮嗰!”
到我十四五岁,“文革”了,大人们多已自身难保,无暇来管束我们了。我便问那些在一起玩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这是真的吗?‘做人客’真的规矩很大吗?”
回答竟是:当然!起码有13条!
比如:怎么迎客、怎么宽衣、怎么入座、怎么招呼、怎么见长辈、怎么插话、怎么欠身、怎么添茶、怎么留饭、怎么送礼、怎么托人办事、怎么道别、怎么送客,等等等等。
闲来无事,就来写写我当年学的那些规矩。先说如何“道别”。
现时大人能把小孩教成这样:
“外公再会外婆再会大娘舅再会二娘舅再会小娘舅再会大阿姨再会小阿姨再会XX哥哥再会XX姐姐再会XX妹妹再会!”宁可错“别”三千,不可漏过一个!很有点“谢谢倷一家门”的味道。而小孩说再会时,眼睛大多并不瞧着人,瞧着别处,自家父母却并不纠正。
想当年,我被教导的“道别”程序是: 先要从座位上起立,走到主人跟前,鞠躬(其实只是欠一欠身,不需要像小日本那样90度的)—— 然后后退(这点倒很重要)到能环视在场所有人的地方,再鞠躬——
边欠身,边轻声说道别,说的时候要看着对方才——
侧身走出客厅。
一般情况下,不必向进来时见过面、而现在已不在客厅的其他人去一一道别,尤其是有意避入邻屋的长辈和女眷。除非你有特别的理由。如果你是主人,你又觉得有必要,你自然会告诉邻屋的家人:“XX要走了。”家人自然会视情况是否出来送。
主人送出来时,你只在客厅门口和大门口说“留步”,但并不连篇累牍地穷说八说,也不用手去阻止,更不能推搡。邻居见了,还以为你们在打架呢。你放心,你和主人的交情再好,只要你不是最后一个走的,主人没有理由扔下一屋子的“人客”把你送出老远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若是雨天,别忘了拿伞,如果你曾带来的话。当然,还有冬天的帽子围巾手套,这些都很容易忘了拿。实在忘了拿,则千万不要回转去取,千万别。在旧式礼仪里,再见两次会被认为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
也是。刚刚那么郑重地道过别,再按门铃再解释,确实很尴尬。你宁可明天或改天再来拿。
至今还记得,为了争取更多的“做人客”的机会,老叟曾刻苦学习这些规矩,直学到苦不堪言。
或问,有那么严重吗?有。就说那条“侧身走出客厅”吧,当老叟还是莽撞少年时,就曾经侧出一个踉跄来;后来自己又踩了自己的脚,直弄到主人出手来扶,唉,斯文扫地啊!
不可小视。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坐法
前面讲了“做人客”之“别亦有道”,这里就来谈谈“坐有坐相”。
因为“做人客”,大多数时间是坐着的。
首先是入座。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很不重要,专挑角落的位子坐,嘴里还带出说明:“阿拉迭排人么,角落头里迓迓么好唻。”看似谦逊,其实戏过了。最得体的其实还是客随主便,顺其自然就好。
让座也一样。可一可再不可三,否则就太虚假了。太多推三阻四,主人客人长时间这么站着,成何体统。因为除非是长辈,长辈根本不起立,只是用手示意你入座。其他情况下,总是“人客”先落座,主人再归位的。
坐姿就更有讲究了,既分男女,又分长幼。男孩子未成年,按照英国人讲法,不到21岁,在大人面前“做人客”,坐沙发切忌靠下去,要端坐;两脚要着地,架二郎腿是根本不允许的,尽管大人们自己可以。膝头最好不要分开,或只是略略分开;小腿与地板成正90度夹角,不可一斜到底,露出鞋底。切忌“外八字”;“内八字”又有些“娘娘腔”,也不妥。如有沙发扶手,只可单手扶一边,不可两手张开各扶一个。手自然放在腿上,插口袋或交叉在胸都是不够优雅的。谁说话就看着谁,身子略略前倾,目光诚恳,脸带微笑。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做这样的“人客”,简直就是受了一场罪,心里想想还真不如去坐监牢。回来后,浑身骨头疼,从脖子到脚踝;浑身肌肉也疼,从脸部到腿肚。
但后来听到别人表扬我:“迭嗰小鬼头蛮懂规矩嗰,”心里便得意起来,并有兴趣坚持这么做下去。
如果你满了21岁,且都是同龄人在座,则无需太拘谨。可以靠背,只要不靠得太死;架腿也是允许的,但不要横过来,一侧脚踝搁在另一侧的膝盖上。另外,不要拼命抖腿。
当然,随着说话和情绪,荡个两三下是无碍的。
做女宾,最关键的是,坐相及相应的做派要落落大方。也是端坐,不靠背,略前倾,膝头当然不要分开。值得一说的是,我所看到的一些淑女对自己坐相的小调整,很有意思。
因为保持一种姿态总是容易疲劳。比如,两小腿同时左斜或右斜,或“内八字”,既调整了自己,造型也很有视觉美感。有时,脚踝以下交叉一下也是个不错的调整。我还看到过一种侧面看去呈前后小交叉的坐相,即膝头虽仍并拢,但前腿后跟着地,后腿脚尖着地,也很优雅。有的女宾可能由于紧张或别的什么原因,总是喜欢理衣服。比如,穿一步裙的,老是把裙摆往膝盖下抻;还有拼命拉上衣的下摆,整理领口,理头发等等。偶一为之皆无不可,太多太碎了,总是不大方的表现。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万一邻座的客人或主人由于不慎,把烟灰或水滴或别的什么掉到了你的身上,你也决不要立即当面就找啊掸的,而是立即起身,打个招呼,先出房门,再找再掸。所谓永远不在人前有不雅。
当然,我说的坐有坐相,都是在“做人客”时的规矩,尤其是第一次见陌生人。至于死党闺蜜相聚,大可不必如此。即便裸裎相见,只要你们自个儿愿意,别人谁也管不着。
摘自《上海野狐禅》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