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赛诺菲公司支持的“防微杜渐 共筑防线”HR-NICE(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综合管理项目近日在北京启动。项目旨在通过5年时间,逐步建立HR-NICE优先入院制度和专病门诊、出版临床指南和路径、开展医生和患者及公众教育活动,在中国落实最佳窗口人群的干预工作,提升我国脑血管病诊疗效果。同日,HR-NICE项目专家委员会成立,将从学术层面提供全面建议和指导,并制定相关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
该项目首次提出将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HR-NICE)人群作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控最佳窗口。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指出:“什么叫非致残?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理论上包括三大类疾病,第一大类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第二大类是轻型卒中;第三大类就是迅速好转的卒中,来的时候很重,但可以迅速恢复。”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2000多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至少700万卒中患者,HR-NICE人群占到所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51.23%。可见,我国HR-NICE的人群庞大,防控任务繁重。
据专家介绍,从治疗效果、成本、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评估后,确定把HR-NICE人群作为重要的防治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中,低危患者病情稳定,一般不会发生大卒中事件;而高危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复发成为严重的致残性卒中,对于这部分人群如果能够尽早进行药物干预并做好长期随访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是综合防治成本和治疗效果的最佳选择。
虽然针对HR-NICE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佳,但由于疾病本身症状比较轻和“非致残性”的特点,导致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可能出现低估、误判、救治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事实上,HR-NICE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对患者而言,通常如果疾病症状比较轻,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就会差。据统计,约1/3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停用1-2种预防药物。在12个月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降低到30%以下,长期依从性的降低是HR-NICE疾病防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王拥军教授指出:“一直以来,HR-NICE缺乏标准的诊断、治疗、长期跟踪和随访制度,该项目聚焦卒中全病程管理,旨在改善治疗不规范和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等诸多问题,从而为中国打开一条有效的脑血管治疗路径。”
项目计划利用5年,覆盖全国2000家医院、培训10000名神经科医生、惠及百万HR-NICE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