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的人》是一部18万字的小说,由日本日本女作家有吉佐和子1931-1984于1972年发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就其题材之创新而言,在世界文学史堪称独树一帜。
恍惚在中文中的主要意思,是指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的状态。偏于贬义。恍惚在日文中主要是指出神乃至心旷神怡的状态,应当含有褒义。它也形容模糊、不清楚的精神状态,直至发呆,就是贬义了。这一点与中文意思既相近又有微妙的差别。《恍惚的人》在日本一发表就引发追捧热潮,半年的销售额竟超过150万册。
《恍惚的人》虽然源自有吉佐和子的敏锐目光和生花妙笔,但是离不开基本的时代背景。日本人普遍长寿。却也必然带来老年痴呆症患者绝对数额的增加。小说主角立花茂造,亮相时84岁。平素他不爱动脑子,从来不看书报杂志,对时政新闻和电视剧毫无兴趣。他没有兴趣爱好,却爱刁难人,凡事爱挑剔,不和邻居来往。他四体不勤,哪怕家里的油瓶倒了也不会自己去扶,肯定会支使老婆。在一个雪天中,他的老婆在美容院做完最后一次美容之后,安详地撒手人寰。失去了老婆照料的茂造,老年痴呆症状顿时就加重了。其症状可大致归类如下:身体变化。以往胃肠弱于常人,现在无论吃什么,吃多少都不会坏肚子。看到芋头、胡萝卜等食物,不等摆上桌,伸手就往嘴里送。吃了好几个人的分量,还要吃寿司。比以前变得不怕冷,在雪地里小便磨蹭半天,不觉得冷。作者不禁感叹,难道相关系统也随之变傻了吗?
失忆。茂造与老婆、儿子、儿媳妇、孙子同住一个院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妻子突然异常倒地时,茂造目不转睛地盯着妻子,扭头问儿子:“请问,老婆子打算睡到什么时候?”接着就若无其事地外出溜达。后来干脆连儿子也不认得了,甚至看到儿子人影,惊呼“暴徒来了”。对于专程从外地来奔丧的女儿,茂造对她说:“我女儿可不像你这么老”。女儿想,父女之间15年不曾相见,可能相貌印象模糊了,但是起码应当记得自己的名字,结果一问,茂造却说出了儿媳妇的名字。在整个奔丧期间,女儿都与父亲同住一室,女儿总想唤醒父亲对自己的记忆,但是直到女儿离开,茂造始终没能说出她的名字。
徘徊。家人没看牢,一不留神,茂造就会离家出走。出门前也不知道关门。因为根本不认路,几乎每次出走路线都不同。虽说是徘徊,速度却极快,不回头、不左顾右盼、不看红绿灯。一走就是2个小时,距离很远。有好几次茂造说是去东京找老太太,尽管他的家就在东京。为找回突然离家徘徊的茂造,家人吃了很多苦头。
老婆逝世后,照料茂造的重担就落在了儿媳妇身上。要管他吃喝,管他起夜。所以尽管早就不认得儿子了,对儿媳妇却始终没有忘记。小说调侃道:宠物不会忘记饲主。茂造的生命接近终点,其行为越发不可理喻。他半夜里在厕所捣鼓半天,被家人发现时,男用小便池已经从墙上被卸了下来。令人吃惊的是,左近没有任何工具,其蛮力可谓惊人。在洗澡水仅仅没到腰部的浴缸中,只因儿媳妇接了一个较长的电话,回来后就看到,茂造仰着脸沉到了水里,没有一丝一毫挣扎迹象——他溺水了。茂造生命的最后阶段饥不择食,甚至包括亡妻的骨灰。
在小说中,当时似乎没有对症的特效药物,给患者服用一些镇静剂,晚上可以休息得好一些,白天的症状也就轻一些,但是医生每次都要一再嘱咐,镇静剂有损于心脏功能。老年痴呆症的病根在于神经细胞的衰退和死亡。所谓治疗就是延缓和阻止神经细胞的死亡和退行性变化。从小说发表之日直到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找到特效药物。似乎只能在行为干预上想办法。看来还是作者颇有先见之明:“多动脑子,多活动手脚,绝不会痴呆。”“喜欢跟人争胜负的人不易痴呆,有个老地主一辈子没干过活,但是喜欢围棋,整天乐在其中,到九十岁都没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