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上的四个画面锁定了上海色如丹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池,池内墨绿的水中不时泛起几线红色。“这家企业污水处理设备不达标,为逃避监管、检测,还要违法偷排,消灭证据。今天我们通知,下午3时采集污水样本,看他们到底有啥鬼花样?!”奉贤区环保局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关节。
2时30分,污水池内突然泛起阵阵浊浪,水位陡然下降。“偷排了,马上查处!”卫永明立刻向远在上海市化工区奉贤分区的执法人员下达了“命令”。5分钟左右,画面上出现数个身影,签字认可、接受处理,在监控探头摄下的证据面前,企业无言以对,执法干净利落。
卫永明说,最简单的污水处理也要经过调节池降低酸碱度;曝气池充分氧化;沉淀池沥清污物等多个环节,才能排放。而在前期的环评中“色如丹”根本无法达标,如今更是违法偷排。他们将对其立案查处,甚而责令停产。
卫永明坦言,如今的污水排放是通过地下管网直达污水处理厂的,即使违法偷排,它不直接进入河道,“无色无味”根本无法察觉,查处难度相当之大。但违法偷排,企业将治污成本完全转嫁给社会和政府,极大加重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核,甚至造成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到海水中,贻害无穷。
要牢牢看住奉贤区的上万家企业,靠人管疲于奔命,为此,环保部门启动了“天眼”计划,安装监控探头,直接连接到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上,实现“移动巡查”“移动执法”。“24小时全天候,不能放过一滴污水,不能放过一丝废气!”卫永明话语坚定。本报记者 钱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