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互联网+”时代的民智治堵
文澜
  文澜

  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交通委主办的2015“游族杯”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共收到了505个交通解决方案。目前收到的交通解决方案已经决出“100强”进入复赛,11月中旬将评审出最佳方案,有望获得风投并实际应用于缓解上海的交通难题。

  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对现有的交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让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替城市交通发展“出谋划策”,汇聚起互联网+时代的民意智慧,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今年8月,上海宣布首次开放十大领域、总容量达上千GB的交通大数据,面向全球征集改善城市交通、便利市民出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

  利用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优势,最大程度地发动民众参与,通过“众智成城”的方式破解交通难题,这是交通管理和交通服务的创新。从滴滴、优步给人们出行方式带来的改变,从支付宝、淘宝给人们金融、消费理念带来的变革,从微信、微博给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带来的颠覆,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势不可挡,人们不应该螳臂当车,试图开历史倒车,反而应当顺势而为,将改革作为前进的动力。

  从上海首次开放交通大数据来看,数据提供方包括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地铁、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强生出租、浦东公交、新浪微博等。可以看出,此次开放的交通数据规模庞大、真实、准确、可靠,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金矿”。

  目前既有的治堵措施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行政手段,比如限行、拍牌等方式,减少车辆出行;另一种是通过经济手段,比如在中心城区收取高额拥堵费,减少车辆进入。现实证明,这些治堵手段并不能完全缓解当下日益严重的拥堵态势。而如果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则更应注重对公众出行时的交通行为数据的挖掘,分析人们的出行习惯和路径选择,通过精细化的分类和研究,引导不同群体的错峰出行和路线选择,最大程度地避免拥堵。此次初选过程中,就涌现出在高峰期对公交线路进行动态设计、出租车合乘、基于流量监测的公共交通浮动票价、轨交突发事件下的公交疏散策略等等方案。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兼听则明”,这些古老的中国智慧,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充分体现。治堵决策最应该汇聚民智,倾听民声,是时候改变以往那种“治堵前是少数人的决策,治堵后让多数人评论”的模式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民新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互联网+”时代的民智治堵
新闻人与闻新人
隔壁老王结婚了
网上“晒娃”需谨慎
请勿触摸
被注意力经济牵鼻走有点“二”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互联网+”时代的民智治堵 2015-10-13 2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