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新闻人与闻新人
高兴
  高兴

  一对浙江夫妻幻想中奖500万,因分配不均大打出手;一个男子因造谣被拘留15天;英国马拉松仅一人完成比赛,第二名带着5000人跑错路……

  这些要都是今天登在新民晚报上的独家新闻,这报纸该卖得多好。其实,这是这些天网友整理出来的一组所谓的奇葩新闻。新民晚报官方微信上周日专门为此做了一条微信,我们对此做了梳理,一条条查出处,最后发现,有些是确有其事但是时间久远,有些根本找不到出处,很可能是网友胡诌出来的。

  那条微信,纯粹是逗个乐,与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南辕北辙。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成为段子手,据说高水平的段子手,年薪几百万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过千万的。但是,人人要成为新闻人,却难度不小,倒是一不小心可能沦为“新闻权威”的刽子手。

  前天晚上,万达广场电梯困人,看看事发现场,全举着手机在拍。看似铁板钉钉的新闻事件就发生在眼前,还是有未到现场的传统媒体把受困于电梯里的人数搞错了。原因就是道听途说,未经权威核实。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方式的改变,让传统的媒体业生态发生了质变。据说,现在学新闻的人越来越少。还执着于新闻的,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纯粹的喜欢,作为一种爱好。加上一些报纸网站还专门打出“人人都是新闻人”的口号,让读者或用户觉得新闻记者似乎都是多余的。

  事实上,新闻人还是要具备很专业的素质,这还是一个职业,不是拿着手机拍到些素材加几句话即可。新媒体的出现,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而不是降低了。

  尽管号召“人人都是新闻人”,但现实只是“人人都是闻新人”。新媒体时代,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了,而且更容易分享了,所以大家更愿意去获取有用有益有趣的信息。此外,便是普通人偶尔一下成为“新闻人”的成就感。问题是,这些成就感,通常伴随着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

  所以,对于那些权威信息,还是要在权威媒体的权威渠道上获取。其他的,逗个乐可以,把它当真就不好了。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民新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互联网+”时代的民智治堵
新闻人与闻新人
隔壁老王结婚了
网上“晒娃”需谨慎
请勿触摸
被注意力经济牵鼻走有点“二”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新闻人与闻新人 2015-10-13 2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