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到幸福养老?就要关注、满足老人的情感需要,精神追求。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开创了这一新的养老模式。
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是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所谓非营利是指利润不能分红,用于滚动发展。它实行民办公助,从土地划拨到床位建设都得到了政府的财政支持。这既不同于由政府投资、管理、运行的福利性养老,也不同于由民营企业投资、管理、运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养老。颐和苑总规划占地200亩,配有150亩的生态果园,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容纳约2500个床位。日前已迎来第一批入住老人。8月26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等市领导视察了颐和苑。
老人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关注老人个性化的需求,有的老人希望他讲故事有人听,有的老人愿意做力所能及的活,有的老人还能向社会贡献余热……总之,让他们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颐和苑为每个老人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基础信息、健康状况、兴趣特长。
按照幸福养老理念,这里引进了“家”的概念,从建筑设计到服务模式,都让老人感觉是住在“家”里。老人可选择一室两厅、一室一厅等不同户型,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与家一样,功能齐全;并且与丹麦DDH护理机构合作,引入世界先进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方式。
幸福养老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有爱心、孝心的员工队伍。颐和苑提出的服务理念是:孝心——代人尽孝;诚心——心诚意;细心——细致入微。要求服务人员像家人那样服务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情感需要。比如与儿孙商量定时看望,或者装视频随时沟通。组织老人聚会,庆祝生日、金婚纪念、节日庆典,或者散步、娱乐、聊天等,帮助老人通过新的社交活动,拥有新的朋友、新的人际关系。建立情感关怀的制度,老人有喜事、悲事,及时谈心安抚。
86岁的陶克俊老人卖掉了老房子,和老伴决定在这里养老。他将原先住的房子里的物件搬到“颐和苑”的家,精心布置之后,与原来的家没啥差别,但在硬件设施上高了好几个档次:抽水马桶是智能的,还有中央空调和地暖,居住环境相当不错。陶克俊老人说:“年纪大了,想要有个好归宿。颐和苑的人性化养老服务让我满意,也让儿子放心了。”
徐景安(作者为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