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枫林小筑
生活总有乐趣可寻
邵天骏
  记得去年重阳节,位于浦东川沙新镇的铁沙诗社举行了一场敬老颂九祝寿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这里的九老,岁数全部在80岁以上,可谓到了耄耋之年,其中有三位已逾九旬高寿,然而外表却几乎看不出他们的实际年龄。

  前来捧场的40多位诗友,大多在60至80岁之间,现在则无一例外地成了“小弟弟”。有新来乍到的诗友见到这样的场景,问了一句:“刚才台上发表讲话的老先生多大年纪?”得到的答复是“社长朱鸿伯老,已经91岁了”,于是就很有些惊讶。因为仅从对方的外貌看无论如何也就80岁左右。其他的两位九旬高寿老先生,亦颇显年轻态,与真实年龄难以画上等号。

  祝寿会休息间隙,那位诗友特意拜访了其中的一位九旬高寿老先生。“老先生,完全看不出您的真实年龄,有什么养生妙招吗?”老先生听后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有啊,今天我与大家相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哩。”

  诗友从坐在旁边的诗社秘书长那里了解到,诗社的三老早年就喜欢写诗,离退休后有了大量空闲时间,更是如鱼得水,给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6年前又与诗社结缘,每天乐在其中。你看,一位创作的诗词和楹联不仅在报刊上发表,还刻在了有关公园的墙上,成为长久的纪念;一位把自己创作的诗词用书法写就,文学和艺术相得益彰,引来无数钦佩的目光;有的喜欢摄影,同时在图片里配上朗朗上口的诗词,动静结合,诗画意境,成了人见人爱的一道美丽风景,回味无穷。

  原来,写诗和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多参加一些诗社的集体活动,是老先生们的共同爱好,也是他们颇显年轻态和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祝寿会上,诗社组织大家与九老一起吃长寿面。有诗友提议,吃长寿面之前还请三位九旬高寿老先生用简短的几句话谈谈长寿心得,顿时引起诸位的共鸣和热烈掌声。

  第一位老先生说:“生活就是一首诗,要善于在诗词创作上体验健康长寿的缤纷元素。”第二位老先生含笑点头:“生活就像一首歌,要积极从歌中体会人生美好的乐趣。”第三位老先生补充道:“不要只看到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要主动把握诗与歌的真谛,让快乐成为长寿的使者。”这时,主编不失时机地加以认真总结:“我以为,三老的长寿秘诀总结成两句话就是生活总有乐趣可寻,长寿其实并不遥远。”听罢,大家似乎都有同样的感受。

  乐趣常在,养生长寿不再是梦。也许,这就是年轻态总是眷顾、长寿果始终驻足九旬高寿老先生的一大缘由吧!    

  邵天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消费维权 新政护航(上)
以公益为宗旨,以幸福为理念
中老年人跳舞需注意
心宽增寿
生活总有乐趣可寻
新民晚报银发社区/金色池塘C04生活总有乐趣可寻 2015-11-22 2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